[打印] |
陽春三月,萬物復蘇,位于楊浦區五角場鎮民京路383弄的兩棟老公房,正醞釀著老小區的“新生”。
民京路838弄小區是始建于建1996年的老公房,房齡已有33年多,14、15號樓均為6層一梯四戶,60%以上居住的是中老人年,由于沒有電梯,智能靠走樓梯上下樓,樓內老人苦不堪言。“我的愛人84歲高齡還有心臟病,出一次門實在太困難。”14號樓5樓的居民夏阿婆說。
加裝電梯開工儀式 五角場鎮街道提供
如今,不一樣了。就在前兩天,居民們盼望已久的老公房加裝電梯工程順利動工。距離最初的設想到申請立項,再到取得開工許可證破土動工,只花了不到半年的時間。“等電梯裝好之后,要經常和老伴下去走一走,曬曬太陽,看看近幾年小區發生的變化。” 夏阿婆欣喜萬分。
記者了解到,從去年年初起,該小區業委會就下決心為老年居民解決上下樓難題。“我們在業主大會上進行了加裝電梯項目推介,得到了大部分業主的支持。”業委會主任吳寶龍還記得,當時整個小區首次意愿征詢通過比例就已經達到78%。但是老舊小區樓房加裝電梯,關涉各方利益,實際推動起來困難重重。如何盡早取得居民理解,加快項目推進實施?
“不同樓層價格怎么算?”“施工噪音大不大,影響采光嗎?”“電梯的維保管理費用價格高不高?” 15號樓的24戶居民代表們將心里的疑問、擔心擺上了臺面。
三月初,在民京路第一居委會黨總支的引領下,吳寶龍率先在自己居住的15號樓成立了加裝電梯自治小組, 自治小組成立后,第一件大事就是組織召開了一個針對電梯議題的協商會。由居民區黨總支、業委會、自治小組成員組成的“答疑團”對居民們提出的顧慮和問題進行了一一說明。在熱烈的討論聲中,加裝電梯的雛形漸漸清晰,第二次征詢很快達到了樓內居民100%同意。
意見征詢書 董志雯 攝
電梯加裝后效果圖 董志雯 攝
“從提出方案到意見征詢再到資金籌措等,居民自己研究、全過程參與其中,自下而上的自治意識加速了整個進程。很快,我們就挑選到居民們都滿意的第三方機構并簽了合同。”吳寶龍告訴記者。
居民意見征詢書 董志雯攝
有了成功的樣板后,隔壁14號樓的居民也動了心,兩位熱心阿姨自發組織了14號樓加裝電梯自治小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組織鄰居進行協商,二次意見征詢通過率也達到了100%。
據悉,除了14、15號兩棟樓,小區里的其他樓棟也啟動了加裝電梯的計劃。如今,9號、12號也已完成居民意見征詢和資金籌措,正在進行立項審批。
“隨著政策的簡化和加裝經驗的積累,將有越來越多的老公房居民圓上電梯夢。” 民京路第一居委會黨總支相關負責人表示。
本文標簽:電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