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近日,“電梯”一詞成了成都華陽錦瑞園小區業主們熱議的一大關鍵詞。一邊是高層住戶的響應和推進,另一邊則是低層住戶的不同意見和反對。高低層業主甚至各自建立起微信群,各持意見,相互反對。12月6日、7日,在部分單元樓貼出電梯加裝公示單后,一張來自“小區部分業主”落款時間為12月8日的“建議”,也張貼在了小區入口的公示欄上。
“建議”提到,電梯加裝最大受益者為高層業主,最大受損者為低層業主,低層業主理應獲得補償,1樓為30萬,2樓為20萬,3樓為10萬。同時,限制高層業主在電梯加裝后對房屋進行轉租、轉售,否則需賠償本單元業主40萬元。
加裝電梯
部分單元樓進入公示期
華陽錦瑞園小區(石油物探局宿舍)共有15棟居民住宅,樓高7層,修建于2000年。隨著省市既有住宅電梯增設的相關政策出臺,爬樓多年的小區業主開始籌備著電梯加裝事宜。
今年8月,成都市《關于促進既有住宅自主增設電梯工作的實施意見(試行)》(下稱《意見》)出臺,《意見》提到,既有住宅自主增設電梯需滿足本單元、本幢或本小區房屋專有部分占建筑總面積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同意且占總人數三分之二以上業主同意,其他業主無異議。對擬占用業主專有部分的,還應當征得該專有部分的業主同意。
經過業主意見收集事宜后,12月6日、7日,錦瑞園小區所屬的華陽街道白馬寺社區在小區9棟、10棟相關單元門前張貼起了公示,對電梯增設的房屋位置、實施主體、電梯位置、資金分攤比例、業主簽字情況等多項內容進行公示,并接受相關利益人的異議反饋,公示期為10天。公示同時提到,相關單元已有“超過三分之二業主同意”增設電梯。
對于以往普遍爭議較大的資金分攤問題,根據公示所示,1樓住戶不出資,2樓到7樓各樓層業主所占資金比例分別為,7.7%、15.38%、16.92%、18.46%、20%、21%、54%。電梯運行費用及保養費用與此比例一致。
部分業主:
低層業主利益受損應獲補償
然而,12月8日,一張來自“小區部分業主”落款時間為12月8日的“建議”,就張貼在了小區入口的公示欄上。“建議”提到,一方面因小區沒有業委會,在加裝電梯項目上,各樓幢、各單元、各樓層之間各行其是,意見不統一,既影響了業主間的和睦關系也損害了小區環境,建議成立小區居住環境管理自治小組。另一方面,電梯加裝最大受益者為高層業主,最大受損者為低層業主,低層業主理應獲得補償,并對補償金額做了初步擬定,其中,1樓為30萬,2樓為20萬,3樓為10萬。
同時,“建議”還對高層業主在電梯加裝后對房屋進行轉租、轉售的情況進行了限制,如在一定時期內轉租、轉售,當事人需賠償本單元業主40萬元,其中20萬賠償低層業主,20萬作為以后電梯維護費用。
不過,12月9日下午,記者看到該“建議”的補償部分已被人撕毀。
有高層業主認為,該“建議”正來自于部分低層住戶,其實質意見正是反對電梯安裝。
低層住戶:
把他們的利益強加在我們頭上
除了小區門口的“建議”,10棟三單元門口的公示單旁,有業主跟著張貼了一張小紙條,上面寫道,電梯安裝將帶來不安全,“業主可以方便入室,小偷強盜也可以乘電梯方便進入業主家”。同時,因為該單元公示單沒有張貼設計圖,有業主則直接用筆在上面寫道“你們的設計圖呢?”
蔣先生居住在10棟三單元一樓,對于電梯安裝,他表達了反對意見,“這一棟電梯要從單元樓后面安,從二樓開始搭建一個入戶平臺,門從平臺旁邊的臥室或者廚房開,這樣上邊的人倒是安逸了,但我們一樓這個位置就影響了采光和通風。”
9棟三單元1樓一位先生認為電梯安裝損害了低層業主的利益,“擋了我們光線,現在屋里有人,燈都是全開的。另外就是隱私和噪音問題,還有房屋結構和承重適不適合的問題。”該業主同時表示,電梯安裝后,高層住戶的房屋租售都增值了,但卻損害了低層住戶的利益,“把他們的利益強加在我們頭上,憑啥?因此,你損害了別個利益,那么你就應該補償別人。”
“本身這個小區就是熟人,一個單位的,但就為安這個電梯,說不定把這個小區搞得四分五裂的。它不像商品房那種,互相不認識,又不共事的。這正好是熟人,平時關系還不錯的,在小利益上出些差錯,說起來方便,其實損害了很多人的利益。”該先生表示。
13棟四單元一位2樓住戶則表示,電梯安裝帶來的問題將是長期的,除了對綠化的破壞,對采光和房屋結構的影響等因素,還有后期的維護,“電費怎么交,物業費怎么交,出了問題維修費怎么給,電路承受得了不,到時候揪扯的問題還多得很。”
高層住戶:
補償沒有道理,升值的應該是全小區
對于“建議”內容及低層業主的反對意見。9棟一單元7樓的劉先生表示,轉租轉售補償40萬以及對低層住戶的補償沒有道理,“裝電梯可能會給房屋帶來升值,但升值的不僅僅是高層的這些業主,應該是整個小區的品質,不能只看個人的眼前利益。”
“當年在入住的時候,因為是單位房,資歷老的可以選房子,高層就留給了我們,他們的房屋價值比高層高了很多,那也沒有說要給我們補錢啊。”劉先生說。
9棟三單元7樓的陳先生也表示,當初在選房時,住到了高層,“低層的房子如果要買,比高層起碼要多一二十萬”。之所以要推進電梯安裝,主要是考慮家中老年人,“老人行動不方便,現在不得不搬家到外邊住,這種不便是低層住戶體會不到的,他們從一開始就是方便的,房子就是比高層值錢的,現在我們要安電梯還要給他們倒補錢?”
“要說升值,這個房子20年了,能值個什么錢,無非地皮貴。”10棟三單元居住高層的一李女士對升值表達了不同意見,“他們就是覺得你房子升值了不同意,其他的說法都只是一個理由,當初在做低層住戶工作的時候還很誠懇的對他們表示抱歉,現在真的已經不想說太多了。”
“之前我們父親生病上床都是困難的,不說出行了,誰家中以后都會有老人,都有行動不便的那一天。”李女士介紹,“原本低層有一戶之前都同意了,現在聽說要補償才行,就又不同意了。”
物業:
每棟樓都是自己在弄,很混亂
9日下午,錦瑞園小區一名物業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目前小區業主在電梯加裝事宜上意見很大,高層低層都建了群,高層的想安,低層的又不想安,最近反應的問題就特別多,已接到了不少業主的反應,希望物業能夠出面管一管。“但電梯加裝的事情上,政府文件已經說清楚了,主要還是業主自主進行,物業的職責并不大。”
該工作人員表示,目前爭議的焦點還在于安在住宅樓前面還是后面,哪家來安,怎么安,加上這筆費用完全是無法預估的,根本就不知道今后要出好多錢,“這些住戶現在想的是,我只要把電梯安起就成,低層住戶又反對,另外小區因為是單位住房不比外邊的商業住房,搞得很復雜。每一棟都是自己在弄,很混亂。”
“之前有一棟幾個月前就貼了公示,但現在都沒有動,每個人都站在自己角度,從有利的方面考慮。”該物業工作人員介紹。
社區
待公示期滿后,將對不同意見組織協調
“現在公示期還沒有完,完了以后會對所有反映的意見進行協調,能協商一致就能安,協商不好就不能安。”負責該小區電梯加裝事宜的華陽街道白馬寺社區工作人員潘女士介紹,目前正在公示的是9棟1、2、3單元和10棟3單元。另有增設申請還有7棟、8棟、6棟、11棟等樓棟。
對于業主們的不同意見,潘女士介紹,待公示結束后,會對所有反映的意見進行收集,“沒有反映意見的業主也會再進行通知,看他們是反對還是有什么其他意見。只要大家都統一了后,我們才會備案,備案后,他們才會去修。今年反對意見比較多,確實安不下去就不安。”
“社區主要是收集整棟居民的意見,只是搭建一個平臺。最終還是看居民的意見,要安裝就安裝,如果覺得弊大于利,不愿安裝就不安裝。”潘女士介紹。
相關新聞
北京老樓加裝電梯今年已開工785部 未來兩月增設完成數將大增
今天上午,在天壇東里50號樓3、4單元門前,嶄新的玻璃慕墻已安裝完畢,根據小區空間定制的電梯已經通過驗收,開始試運行。電梯門口,工人們正認真地檢驗電梯運行情況。據施工單位介紹,“由于空間有限,加裝電梯的體積小于標準電梯,但載重量有375公斤,每次能同時乘坐5人,還是可以滿足我們每層居民的乘梯需求。電梯的運行速度也特意設置為0.5米/秒,這是經調研實驗后確定的老年人最舒適的乘坐速度,噪音在40分貝以下。”
垃圾道變電梯井
加裝電梯的地方原本是老式的垃圾通道底部。雙玉南街社區居民張景林告訴記者,“這里原來是垃圾堆放點,非典的時候,響應環境衛生有關政策封閉了起來,成為一處無用的密閉空間,現在正好利用這個位置改造成電梯井,真是變廢為寶呀。”
據雙玉南街社區黨委書記張婧介紹,天壇東里50號樓是80年代末的老樓,3、4單元共有23戶住戶,基本上每家都有1名或多名65歲以上的居民。“他們在這里住了三十多年,對這里有感情,但是小區建造時沒裝電梯,給老年人的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前年夏天,409的馮大爺生病了,他的兒子為了帶馮大爺看病,每天要兩次背著馮大爺上下樓。有一次我正好遇上,大哥發自肺腑的懇請我幫著想辦法解決電梯的問題。可以說,加裝電梯是住戶,尤其是高層住戶近幾年來的一大心愿。”張婧說。
調查顯示,小區里5、6層的住戶意愿最為強烈,3、4層的住戶意愿一般,1、2層還有不少反對的聲音,“裝了電梯,高樓層是受益的,可低樓層卻要因為采光、噪聲受影響。”加裝電梯一事,在小區內進行過3輪大征詢。“按照政策需要每家每戶都同意,簽定100%同意書,而且產權單位也允許在地面上施工才行。”張婧說。為了這個100%,她帶著社區工作者反復入戶。
如今,看著嶄新的電梯,85歲的馮大爺樂開了花,在老街坊的攙扶下走進電梯:“有了它,我每天想下幾趟樓都行了。”
免費使用到年底
除此之外,裝電梯的錢該由誰出、出多少,也曾為業主最擔心的問題。居民彭進喜表示,“最開始,我們擔心安裝電梯的費用太大了,要二十幾萬,沒敢言聲。沒想到能作為全市第一批安裝電梯,還享受到了政策優惠,我們基本就拿點使用費用就行,真是感謝政府呀。”
安裝電梯之后,后期如何管理,如何實現長久運維,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經過努力,街道和居民確定了免費使用到年底,未來按層按戶收費的方案。
據了解,體育館路街道未安裝電梯的老舊小區多為6層,大部分都是80、90年代的小區。“街道今年計劃繼續推行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其中營房西街、法華南里小區計劃安裝7部電梯,已經獲得居民100%的支持,進入報批準備階段。此外,天壇東里50號樓1、2單元也已經獲得居民的全部同意,爭取產權方同意后即可進入前期準備工作。”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陳四清表示。
北京老樓加裝電梯今年已開工785部 未來兩月增設完成數將大增
記者從市住建委了解到,今年將實施100個老舊小區綜合整治項目,同時大力開展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涉及住宅樓1165棟、638萬平方米、7.62萬戶。其中中心城區和通州區29個項目列入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
豐儀家園小區新安裝的外掛式電梯(6月20日攝)。新華社資料圖
目前,中心城區和通州區10個老舊小區綜合整治試點工作正在按計劃穩步推進,其中西城區靈境小區、安德馨居小區及白云路7號院小區,豐臺區蓮花池西里6號院綜合整治工作已全部完成,其他試點小區已基本完成節能改造、增設電梯、補建停車設施、拆除違法建設、整治地下空間等主要內容的改造整治,除東城區胡家園東區計劃于2019年3季度完成整治外,其他試點小區計劃于2018年3季度完成。10個試點小區完成增設電梯48部;計劃補建362個立體車位,已完成182個;計劃補建、改造養老和社區服務設施共實施4處,已完成1處;此外,架空線入地、室外雨污水管線改造、電力增容也在按計劃積極實施。
在老樓加裝電梯方面,記者了解到,2018年本市參與老樓加裝電梯工程建設的企業已從2017年的10個增加到16個,其中國企6個,民企10個。這些企業大都采取代建租用模式參與加裝電梯建設運營。老樓加裝電梯工作不僅僅局限于老舊小區綜合整治項目,目前未實施綜合整治的小區居民加裝電梯的意愿也很強烈。截至8月底,2018年實現全市開工785部,完工116部。根據推進情況看,未來兩個月增設電梯工作仍有較大進展,完成數量會大大增加。從目前統計情況看,在代建租用模式、業主自籌自建、集體或單位出資建設三種建設模式中,代建租用模式已占到加裝電梯總量的70%。
新一輪老舊小區綜合整治由“任務制”改為“申報制”。記者從市住建委了解到,下一步擬在全市老舊小區范圍內開展建立老舊小區治理體系工作,堅持條件成熟一個小區整治一個小區的原則,在建立起長效管理機制前提下,同時根據小區實際和居民申報情況來確定是否列入綜合整治范圍。
來源:綜合紅星新聞 北京晚報
編輯:付善元
本文標簽:加裝電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