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本報訊(記者余嘉熙)近日,鄭州將在老舊小區試點建設河南省首部老樓“共享電梯”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此次試點的老舊小區“共享電梯”,由居民自愿申請,政府給予補貼,企業墊資安裝。安裝完成后,居民可通過刷卡交費的方式使用。
有關人士認為,這種模式既可幫老舊小區解決資金“攔路虎”,也能緩解費用分攤引起的鄰里分歧。
上世紀80年代,鄭州陸續建造了大批樓房,以房改房、商品房和社會投資房為主。受當時條件制約,這些樓房大多沒有配備電梯。如今,這些老舊小區往往是離退休職工居住的密集地區,上下樓難的問題日益凸顯。
“我家有70歲的老人,上下7層樓很不方便。快遞員送個大件快遞,有時也會抱怨幾句。”鄭州管城區東里路小區居民小劉告訴記者,小區里動議了幾次,但居民大多是退休職工,收入不高,而安裝電梯需要幾十萬元。
去年12月,鄭州市就解決老舊小區電梯問題專門出臺了實施意見,明確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每臺最高可獲財政補貼15萬元。但是,樓里不同利益訴求的居民如何達成“共識”,仍是一大難題。
在今年的河南省兩會上,省政協委員駱金富呼吁,加快老樓裝電梯,解決“懸空老人”下樓難問題。駱金富的另一個身份是博仕通電梯有限公司董事長,2月15日,他帶著兩位土建安裝工程師來到鄭州印染廠總工程師住宅樓,與住在頂樓的鄭家麟老人籌劃河南首部“共享電梯”事宜。
這個建于1985年的小區,業主基本上都是離退休職工。在鄭家麟老人60余平方米的小屋,駱金富和鄭家麟以及其他聞訊趕來的老人們詳細交談。“看到你的提議,我們頓時對加裝電梯又有了希望。”81歲的鄭家麟說。
為了推進老樓加快裝電梯的進程,駱金富還打造了一個集業主意見協調、資金籌措、維修資金申請、工程設計施工、電梯品牌遴選、補貼申領辦理、后期電梯維護等于一體的平臺。在他看來,“共享電梯”解決了資金難題,但因采光、通風、噪音等因素導致的意見分歧仍是問題。“不同樓層的業主往往訴求不同,很難達成一致。”
有關人士建議,可以在小區成立業主委員會,社區通過居民會議、住戶簽字、集體篩選、公示等流程,形成成熟方案,同時對接專業的電梯施工公司,做出適合樓道結構、盡量不影響采光、降低運行噪音的加裝方案。探索實施長效管理制度,明確物業、社區、街道、建設、市場監管等方面職責,出臺完善的管理辦法。
本文標簽:共享電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