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近年來,共享經濟插上“互聯網+”的翅膀,發展非常迅猛,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充電寶、共享紙巾、共享雨傘等等五花八門的共享產品層出不窮。有成功的,如Uber、Airbnb;有失敗的,一將功成萬骨枯,如許多灰飛煙滅的共享單車品牌;多數是在生死成敗這條水平線上掙扎著,就不在此類品牌上妄下論斷了,估計大家也都看得到。
就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共享電梯概念橫空出世,從首都北京一線城市到石家莊、襄陽等三四線城市,大有發展蔓延之勢。
共享電梯市場主要針對沒有原裝電梯的老舊小區,創意借鑒共享經濟的基本理念:一是住戶集資安裝電梯成本高,住戶安裝意愿不足;二是老舊小區居民對電梯的迫切需求,特別是老年人居多的小區。于是,就有聰明人創造了“共享電梯”概念,免費為小區安裝電梯,但用戶需要繳納每次使用電梯的使用費或繳納租金,維修費用也由用戶承擔,從當前已建設共享電梯的小區來看,按次收費大概0.2元每次,租金平均1元每天。除了從用戶收取的租金和使用費,電梯投資方的收入還包括電梯內的廣告收益,這也是不可小覷的可觀收入。
我們發現,共享電梯是一種互惠互利、一舉兩得的產品經營模式,優勢十分明顯:一方面解決老舊小區居民的“爬樓”問題,一方面解救了因為產能過剩正處于水深火熱中的電梯廠家。更可喜的是,當前有地方政府為了改善民生,鼓勵老舊小區改造,推出了共享電梯安裝補貼政策,電梯企業在安裝一部電梯大概可以拿到50%以上的資金補貼,很大程度上縮減了乙方的資金回籠壓力,大大的激勵了電梯企業的投資熱情。
但是,當前由于行業發展不成熟,監管職責不明確,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投資風險,最集中的體現在前期溝通運作成本較高,例如:為了獲得施工許可,需要消防、物業等施工監管部門和低層(一樓、二樓)住戶許可;能否拿到政府補貼,需要獲得當地政府政策支持和相關部門的支持。這些不確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共享電梯的發展。
總之,共享電梯只是共享經濟的一個縮影,共享經濟在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仍然存在諸多不成熟之處,亟需獲得政策支持,亟需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在“扶”和“管”共同作用下促進共享經濟的健康發展,讓我們一同期待共享經濟逐漸走向規范與成熟,期待我們的生活因為“共享”而更加美好。
本文標簽:共享電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