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廈門網訊據海峽導報報道廈門許多老舊小區,早期并未安裝電梯,給居民出入帶來不便。嘉蓮街道某小區一棟居民樓的居民就是如此。
樓上居民長年累月經歷爬樓之苦,十分渴望加裝電梯,卻遭遇1樓業主的反對和阻撓,導致電梯遲遲未能安裝。
糾紛:加裝電梯遭1樓反對
“回趟家要爬8層樓梯,我們年輕人都吃不消,更何況那些老人家了。”近日,家住嘉蓮街道某小區的朱先生反映。
據了解,朱先生住在一棟8層的老居民樓里。這棟樓的住戶中,不少家里有老人。大家一直渴望能加裝一部電梯,“解放”雙腿。
其實,早在2015年廈門就出臺了相關政策,鼓勵老舊小區增設電梯,并對符合條件的進行財政補貼。政策出臺后,朱先生所在大樓的不少業主積極協調加裝電梯事宜,也得到了多數業主的響應,但遭到1樓業主小英和老陳的反對。
樓上的業主們提出,1樓業主不必參與分擔電梯安裝、后期維護、公攤電費等相關費用。但1樓業主不為所動,“我們不用電梯,自然不必跟大家一起承擔費用,但是電梯會影響我們的通風采光”。其他業主多次前去做思想工作,但始終未能說服1樓業主,加裝電梯一時陷入僵局。
更有甚者,鄰里之間因電梯加裝起了糾紛。樓上業主與1樓業主多次溝通未果,決定直接啟動加裝計劃,先做前期準備。有一次,電梯公司前往測量,遭到了小英的阻撓,大家鬧成一團,險些發生沖突。小英提出要求幾萬元的補償金,隨后她幾乎成了整棟樓的“公敵”,鄰里關系每況愈下。
調解:雙方就補償達成一致
眼看安裝電梯的計劃可能要落空,部分業主找社區調委會求助,嘉蓮司法所調解員彭彩紅得知后也參與指導調解。
調解員詳細解讀了相關政策,對雙方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并現場查勘。調解員指出,該居民樓的電梯加裝完全不占用1樓業主的產權部分,而且業主已“雙過半”支持電梯加裝,合法合理,1樓業主也應換位思考。
最終,雙方就補償金額達成一致。目前,安裝工作已經順利展開。“這是我們調處的第一起電梯加裝糾紛,希望起到示范作用。”彭彩紅說。
觀點:反對者應該考慮長遠些
嘉蓮司法所調解員彭彩紅說,在這些電梯加裝糾紛中,1樓業主都扮演了重要角色。“雖然電梯加裝規定只要2/3的業主同意即可,但實際上,1樓業主不同意,基本就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后續的勘測、設計、施工等都很難進行。”
她認為,反對者應該考慮長遠些,從改善生活環境、建立和諧鄰里關系出發,提出合理訴求;也建議支持者們多換位思考,通過合適途徑巧妙化解糾紛。
導報記者林毅彬通訊員蔡江彬
本文標簽:加裝電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