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原標題: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樓層不同業主意見有差異
>>高樓層業主
許多住戶是老人,腿腳不方便并伴有疾病,期待工程盡早完工
>>低樓層業主
工程完成后單元出口將縮小,鋼結構擋住了窗戶,采光受影響
給老舊小區加裝電梯一直備受社會關注,近日,《寶雞市城市既有住宅增設電梯的意見(試行)》出臺,為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在審批、建設方面指出了方向。6月14日,華商報記者通過走訪多個老舊小區發現,寶雞部分老舊小區已經在加裝電梯,但推進的情況并沒有達到預期。
政策解讀:加裝電梯有專項資金
每單元補貼15萬元
為進一步完善寶雞市既有住宅的使用功能,方便居民生活,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結合國家相關法律,6月6日,寶雞市政府出臺《寶雞市城市既有住宅增設電梯的意見(試行)》,實施對象為,2016年5月底以前已建成投入使用、具有全產權、未列入房屋征收改造計劃、且未設電梯的六層及六層以上非單一產權住宅樓(單元)。
《意見》指出,加裝電梯必須滿足城市規劃、建筑安全、消防安全,同時按照物權法,遵循業主自愿、公開透明、充分協商的原則,經本單元或者本幢房屋專有部分占建筑面積2/3以上的業主且占總人數的2/3以上的業主同意,增設電梯擬占用業主專有部分的,還應當征得該專有部分業主同意。資金來源采取自籌為主,政府補貼為輔,實施主體為單元全體業主,并在單元中推選2-5人業主為代理人辦理,并出具書面材料向轄區街辦、社區、律師事務所或者公正機構進行現場見證或者公正。
建設主體應在擬增設電梯所在物業區域顯著位置及本幢主要出入口,就業主同意增設電梯的書面意見和設計方案進行公示,無異議后,建設主體向規劃主管部門申請辦理規劃審批手續。
寶雞市住建局政策法規科相關工作人員向華商報記者介紹,在建設資金方面,在電梯竣工驗收合格后,政府給予資金補貼,資金來源于老舊小區專項資金,補貼標準為,停靠7個樓層,政府補貼15萬元/單元,每增減一個停靠樓層相應增減補3000元/單元。
已加裝業主心態:高樓層業主受益
低樓層認為是受害者
金臺區陳倉園小區作為老舊小區加裝項目的示范工程、樣板工程,從去年10月份開始施工,工期為2個月,但至今還未交工。6月14日,華商報記者來到該小區看到,該小區14號樓共有兩個單元,單元樓前電梯鋼結構還未搭建完成,從外表來看,這個鋼結構擠占了單元出入口的大半部分空間,業主只能通過狹窄的通道出行。
14號樓4樓業主張師傅向華商報記者介紹,本幢樓得以施工,兩個方面很重要:一、此樓有許多業主是退休的領導;二、業主們大都資金寬裕,不存在沒有人交不起錢。“陳倉園小區作為寶雞較大的一個小區,數十棟樓里,目前加裝電梯也只有這幢樓。”張師傅說,加裝電梯跟業主的財力和觀念密不可分。
同樣住在4樓的另一位張師傅說,這幢樓的業主有許多老人,腿腳都不方便,并伴有多種疾病,項目開工后,業主們期待能盡早完工。從去年10月開工,工期2個月,但是至今都沒有完工,按現在的工作量看,最起碼還要2個月才能交付。
與住在4樓的兩位張師傅相比,住在1、2樓的業主則是一肚子苦水。有1樓業主稱,當時收費的標準為7樓1.3萬元、6樓1.2萬元、5樓1.1萬元、4樓1萬元、3樓9千元、2樓8千元,“我雖然沒有交錢,但卻是這個工程的受害者。”該業主說,電梯如果加裝完成后,單元出口將縮小,同時鋼結構遮擋住了窗戶,采光肯定受到影響。
未加裝小區業主:資金籌集將成為最大阻力
據寶雞市住建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全市存在各類問題的老舊小區有325家。華商報記者來到新福路大修廠小區,該小區樓齡大約有20年了,小區業主紛紛表示,加裝電梯一事,在本小區根本行不通,資金籌集將成最大阻力。住在6樓的業主張女士表示,作為廠辦小區,廠里面不會出錢,業主更不會出錢,而且每天爬爬樓梯還可以鍛煉身體。
家住豪城天下小區的業主李先生表示,如果小區業主同意加裝電梯的話,他也會贊同。如果有了電梯,不但出行方便了,即使不住了,以后房子也能賣個好價錢,但前提是加裝費用不能太高。
知乎平臺網友“交通設施”表示,加裝電梯工作推動難,其中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損害了部分人的利益,因為樓層低的不用電梯,加裝后還影響采光、產生噪音,甚至相對影響房價。比如,老小區一般都是低樓層的房子值錢,如果同一個單元的房子6000元/平方米的話,頂樓可能就只有5000元/平方米,但加裝了電梯,頂樓的房子價格就能上漲,而低樓層價格卻不變,所以低樓層業主加裝電梯的意愿不強。華商報記者丁瑜
本文標簽:老舊小區加裝電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