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近日,金華市婺城區青年路常樂小區北幢已經基本完成電梯土建工程,預計10月正式投入使用。這意味著我市首座老舊小區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將建成。
去年,婺城區五改辦對常樂小區進行老舊小區改造,一些業主就此提出加裝電梯。經咨詢、專家勘查,將市區常樂小區和丹溪小區被定為加裝電梯試點小區。目前,常樂小區已經順利進行首臺電梯加裝,而丹溪小區由于各種原因,尚未有實質性進展。
記者昨從有關部門了解到,常樂小區電梯加裝進展順利,并非偶然,而是有其必然因素———
想裝電梯的人多
住宅條件成熟
常樂小區,建于1999年,一共10幢6層住宅樓。
2016年省建設廳、省發改委、省公安廳等9部門聯合發文,對我省既有住宅加裝電梯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正式出臺,5月1日開始實施。我市相關部門也開始調研,計劃展開試點。
住在北幢6樓住戶錢毓峰說:“早就想裝電梯了,現在既然有文件,是不是可以實際操作一下?”錢毓峰是市城市規劃設計院的一名工程師,早在14年,作為人大代表,就從人口老齡化角度提案對老舊住宅加裝電梯。
錢先生的鄰居李宓對于這個意見也表示特別地贊同:“年紀快50了,鄰里關系都很好,沒想過換房。裝個電梯既給房子增值也很實惠,也為自己以后老了圖個方便。況且這么這老人住戶特別多。”
常樂小區的熱心阿姨吳林仙專門調查了小區住戶的意見,發現絕大多數住戶都很支持。有些樓道甚至全部居民都同意加裝電梯。
熱心阿姨仗義相助
住戶主動動員
除了整個樓道住戶同意以外,根據《物權法》第76條規定,改建或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屬設施的,應當經專有部分占建筑物總面積2/3以上的業主且占總人數2/3的業主同意。
這是一件很有難度的事情。“有的住戶把房子拿來出租,加不加裝無所謂;有的擔心電梯安裝好后,后期的維護、電費及安全問題;有的則無任何理由,就是不想裝。”吳林仙自己所住的那幢樓就因為一住戶不同意卡殼了。為了讓2/3的住戶同意,吳阿姨甚至坐在小區的大門口“堵人”,一“堵”就是一天,最終以90%的同意率成功完成加裝電梯的第一步。
接下來就是具體實施,由于還未出臺相關政策,只能靠居民自己去各個部門協調,過程極為繁瑣。頂樓的趙宓和錢毓峰主動攬下這些事。錢負責跑規劃部門部門。趙負責規劃、消防、質監、供水、供電、燃氣等多個部門。經過5個多月的奔波,終于完成審批手續。
分攤比例合理
各樓居民皆大歡喜
目前我市還沒有出臺相關的加裝電梯的補貼方案,以業主自籌資金為主。初步核算,裝一個電梯總費用在40萬左右。對于普通市民來說,這也不是一個小數目。此外,投入使用后,還要定期維保。
“住戶如何分攤費用,我曾經去福建、廣州等地考察過,他們的計算方法是樓層從高到低遞減,一樓住戶不需要分攤。”錢毓峰說,“而根據實際情況,我們這棟樓只有10位住戶,其中2樓住戶走十幾步臺階即可,對于他們來說可有可無。”
因此他建議,二樓住戶也不需要分攤費用,六樓住戶多分攤一點,各出8萬。經過整棟樓開的討論會,最終確定下來的出資比例是:三樓10%,四樓20%,五樓30%,六樓40%。
本文標簽:加裝電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