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文刀/漫畫
電梯已成為運載人數最多的交通工具之一,隨之而來的電梯安全問題日漸凸顯。溫州市特種設備應急處置中心披露,2018年,他們處理電梯困人故障3500多起,救援7000多名市民。這不僅給大家敲響電梯安全的警鐘,也讓很多人聞“梯”色變。日前,《溫州市電梯智能化監測裝置分步安裝實施方案》正式出臺。
一年接投訴和求助18000多起
2018年3月,家住龍灣區景秀灣花園的陳女士和家人乘坐電梯時,遭遇“電梯驚魂”。陳女士的丈夫憑借微弱的光線找到電梯內的應急按鈕。
“但是這個應急按鈕是無效的,上面的很多電話都打不通。”陳女士說,她最后通過96333應急處置中心才得以脫困。
記者發現,電梯內的應急電話始終處于無人接聽狀態,緊急聯系號碼也為空號。
無獨有偶,2018年7月,金先生的妻子就被困在鹿城區藤橋鎮青藤家園的電梯內長達1小時之久。
記者了解到,在涉事電梯內,手機沒有信號,無法撥打求救電話。而事發時,小區監控室無人值守。
顯然,在電梯安全管理方面,上述小區仍存在較大問題。然而,存在電梯安全管理漏洞的小區絕非個例。
在溫州市特種設備應急處置中心,工作人員每天都會接到至少幾十通電話。據統計,自2014年中心成立至今,已累計接到4萬多起投訴和求助電話。
溫州市特種設備應急處置中心辦公室主任李敏說:“我們(2018年)總共接到投訴和求助電話有18000多起,其中我們處理困人故障有3500多起,救援的人員大概救了7000多人。”
部分電梯屢修屢壞問題突出
溫州市電梯行業協會會長項超表示,市區小區的配置普遍是兩梯四戶,甚至有的兩梯六戶,電梯的運行負荷就比較大,磨損也隨之變大。
在采訪過程中,還有不少物業管理人員表示,一些小區的物業費收取不易,只能維持物業的基本運營,在電梯的維護和維保方面投入不足。
除電梯出現困人故障求助外,涉及其他原因導致電梯安全的投訴也不勝枚舉。在鹿城區錦東家園,部分電梯屢修屢壞。而每次維修都要停運半個月以上,這給業主的正常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
小區的物業負責人解釋:“有個配件磨損掉了,會影響這個電梯的使用。”
甌海區藍庭國際小區更為離譜,自2014年交付以來,電梯井內常常出現大面積積水,有時還得動用水泵進行抽水。更值得警惕的是,龍灣益品居二期交付使用僅過了兩年,電梯的保險繩就出現嚴重磨損。記者留意到,影響電梯安全運行的因素很多,有電梯本身的質量,也有日常的使用,更主要的是管理和維護。而部分小區的電梯安全問題則尤為突出。
智慧監管計劃為何難實現?
目前全市注冊的電梯總量已達6萬多臺,每年以18%的速度遞增。電梯越來越多,保障電梯安全運行的責任越來越大。
2016年,溫州市質監局聯合市住建委出臺了《溫州市電梯智慧監管三年行動計劃》,到2018年底,我市將實現市區所有公共場所垂直乘客電梯物聯監管系統覆蓋率100%,全市有物業的住宅小區覆蓋率50%以上,基本形成以電梯應急處置平臺為中心,電梯物聯監控
系統為終端,互聯網云服務為橋梁的大數據物聯網絡。然而現在離這個目標尚有一定距離。
溫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處副處長葉升說:“物聯網我們目前還在試點階段,從試點效果來看都是不錯的,特別難的就是資金的問題。”
溫州市業主委員會協會會長蔣成富稱,不少業主處于經費等問題的考慮,不愿意配合,“(政策)落地了以后必須要監督,要把責任落實下來”。
于2018年開始施行的《溫州市電梯安全條例》規定,載人電梯應當具備具有運行參數采集和網絡遠程傳輸功能的智能化監測裝置,所采集的電梯運行數據應當傳輸至市特種設備應急處置機構實施監測分析。
溫州大學甌江學院法學系系主任毛毅堅說:“(電梯問題)已經危害到不特定人群的公共安全,那么這里涉及一個問題,這個設備的錢誰來出?”他建議,政府能盡早出臺《溫州市電梯安全條例》的實施細則。讓電梯普遍安裝上“千里眼”。
電梯使用管理單位為責任主體
1月29日經市人民政府同意,溫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制定的《溫州市電梯智能化監測裝置分步安裝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正式出臺。
《方案》明確了使用主體負責的原則:電梯使用管理單位作為電梯使用安全管理的責任主體,負責出資配備合格的電梯智能化監測裝置并加強管理和維護,確保電梯智能化監測裝置能夠正常使用,數據傳輸通暢。
對于監督檢查實施的原則,《方案》規定:按照“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行業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業相關單位電梯智能化監測裝置安裝工作的推進;鄉鎮(街道)和社區負責做好電梯智能化監測裝置安裝的動員及調查摸底工作;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負責對轄區內電梯智能化監測裝置安裝工作實施監督抽查。
《方案》里注明,對《條例》實施之前已經投入使用的載人電梯按以下時間節點安裝智能化監測裝置:
1.至2020年底,全市公眾聚集場所在用載人電梯完成智能化監測裝置安裝、入網,并配備視頻監控設施;
2.至2022年6月底,全市住宅小區在用載人電梯完成智能化監測裝置安裝、入網,并配備視頻監控設施;
3.至2023年6月底,力爭實現全市載人電梯智能化監測裝置覆蓋率100%,最終形成以電梯應急處置平臺為中心,電梯智能化監測裝置系統為終端,互聯網云服務為橋梁的全市載人電梯智慧監管大數據物聯網絡。
任編輯: 馮一倫
本文標簽:故障電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