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每經記者彭斐
每經編輯趙橋
▲CFP圖
即便鋼鐵行業出現回暖,但位于產業鏈上游的金嶺礦業(000655,SZ),卻因連續兩年虧損,不得不披星戴帽。
4月12日,金嶺礦業披露的年報顯示,公司2017年度營業收入為10.44億元,同比增長67%;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雖也有43.78%的同比增幅,但卻是虧損3.16億元。因連續兩個會計年度虧損,金嶺礦業股票自4月13日起將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處理,股票簡稱由“金嶺礦業”變更為“*ST金嶺”。
對于虧損原因,金嶺礦業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2016年、2017年連續凈利潤虧損,是基于會計財務準則,公司進行了計提減值上的處理。不過,相比于因計提減值處理造成的業績連續兩年虧損,在反映公司主營業務真正競爭力的扣非凈利潤方面,自2015年以來,金嶺礦業已是連虧3年。
子公司連續兩年拖累業績
在鋼鐵類上市企業捷報頻傳的2017年,大本營位于山東中部地區的金嶺礦業,卻給出了連續兩年虧損的業績,這多少有些讓人意外。如果只看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3.78%的同比漲幅,金嶺礦業在2017年的業績表現還算不錯。不過,細化到數字上卻有些尷尬。
年報顯示,金嶺礦業去年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3.16億元。而在前一年,該項數據的虧損額度更大,達到5.6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金嶺礦業在去年前三季度還是盈利狀態。財報顯示,去年1~9月,金嶺礦業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0.96億元,同比增長168.15%。不過,從公司2017年報來看,前三季度的態勢,在第四季度完全扭轉。2017年第四季度,金嶺礦業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4.12億元。
在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流時,金嶺礦業人士表示,2016年的虧損主要是因為計提減值,2017年也是同樣情況,依據也是會計財務準則。
在之前的業績預告中,金嶺礦業表示,公司全資子公司塔什庫爾干縣金鋼礦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金鋼礦業)擬辦理采礦許可證注銷,按照會計準則及相關會計制度要求,應對金鋼礦業相關資產計提減值損失,致使2017年度業績預計處于虧損狀態。
這并非金鋼礦業首次拖累母公司業績。在2016年的財報中,金嶺礦業就曾提到,“金鋼礦業經營持續虧損,且受市場環境影響,公司暫未生產,未來盈利尚不確定,經減值測試,公司將商譽全額計提了減值準備。”
而在2016年度,金嶺礦業的資產減值金額為4.70億元,主要系對子公司金鋼礦業、參股公司金鼎礦業提取減值及提取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因連續兩個會計年度虧損,公司股票自4月13日起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處理,公司股票自4月12日停牌一天,并于4月13日開市起復牌。
業績高度依賴鐵礦石
如果說對下屬子公司的計提減值有偶然因素,但在反映企業經營業績的扣非凈利潤上,金嶺礦業的表現卻更為尷尬。年報顯示,金嶺礦業2017年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是虧損2.62億元,前一年為虧損5.64億元,減虧幅度達53.57%。
在一位與金嶺礦業有業務往來的人士看來,刨除金鋼礦業的計提減值影響,鐵礦在鋼鐵行業復蘇的帶動下,鐵礦石價格也隨之上漲,金嶺礦業也能享受到行業紅利。
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數據顯示,去年1~10月份,規模以上礦山生產鐵礦石原礦10.82億噸,同比增長6%。重點統計企業1~10月份實現利潤總額由上年的虧損46.12億元轉為盈利35.20億元。
資料顯示,金嶺鐵礦主營業務是鐵礦石開采,鐵精粉、銅精粉、鈷精粉、球團礦的生產、銷售及機械加工與銷售。主要產品包括鐵精粉、銅精粉、鈷精粉、球團礦。
報告期內,金嶺礦業實現營業總收入10.44億元,比上年同期提高66.77%。其中,鐵精粉2017年的銷售收入為7.23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69.28%。
不過,在一位業內人士看來,作為一家上市公司,業績過度依賴鐵礦石業務,對金嶺礦業來說并不是好事,畢竟市場定價權更多掌握在四大礦山巨頭(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和FMG)手中。
定價權的掌控源于四大礦山低廉的成本,金嶺礦業提到,全球四大礦山的鐵礦石現金成本降到15.2美元/噸以下。而國內重點統計企業平均制造成本為45.8美元/噸,高出四大礦山三倍多,低成本鐵礦石產能釋放,為礦價低位運行提供了重要支撐。
金聯創市場分析師弭澎琦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金嶺礦業的業務范圍主要在山東省內,但山東還包括青島港、日照港兩大鐵礦石進口港,國際礦山巨頭的直接競爭,讓金嶺礦業的業務開展也更為棘手。
與此同時,在成本上高出一大截的金嶺鐵礦,其自身資源也在逐年下降。金嶺礦業稱,隨著礦山的開采年限縮短,產量逐年下降,鐵礦石開采難度逐步加大,成本逐漸提高,可能會影響未來公司的經營業績。
在應對策略上,金嶺礦業提到,積極“走出去”尋求新資源,借助新舊動能轉換進行企業轉型升級,多元化發展。然而,在上述與金嶺礦業有業務往來的人士看來,收購國外礦山需要大量資金,而前期基建等投入也不是小數目,從金嶺礦業目前財力看并不現實。
(責任編輯:蔡情)
本文標簽:鋼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