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近日,廣氮社區的居民茶余飯后多了一個話題:“4號樓的電梯裝得怎么樣了?”去年12月25日,廣氮社區4號樓1號梯的電梯加裝工程正式動工,讓其他樓棟的居民好不羨慕。這棟樓電梯加裝之路走得并不容易,當中少不了籌備小組的努力,高銳初就是其中一個組織者。
退休老師傅積極組織加裝電梯
據了解,4號樓是上世紀90年代建成的9層樓梯房,每戶都有60歲以上的老人,出入十分不便。
今年69歲的高銳初曾是原廣氮廠職工,在機械車間當過班長,鄰里都尊稱他為“高師傅”。廣氮廠倒閉后,高銳初曾離家去杭州打工,退休后,又回到廣氮社區定居,跟鄰里的關系都不錯。
“我現在身體還算硬朗,很多年紀大、腿腳不便的鄰居即使住在2樓也不想出門。”高銳初看到這個情景,便提出加裝電梯的想法。由于高層和低層對于資金分攤比例的意見很大,不能取得所有居民的同意,所以項目一次次被擱置。
想方設法解決矛盾
后來,廣州市出臺《既有住宅增設電梯辦法的通知》,明確經本單元或者本幢房屋專有部分占建筑物總面積2/3以上的業主且占總人數2/3以上的業主同意,就可申請加裝電梯。高銳初等居民又看到了希望。這一次,他很慎重。“最重要大家意見一致。”
高銳初與其他4名業主組成了籌備小組。其中,高銳初的年紀最大,所以大家推舉他為組織者。“每一次調整籌款方案,我們都會在QQ群里公布。如果有反饋意見,大家再商量。”高銳初說,大家常常開會至半夜11點或凌晨1點,有些籌備組成員還是在職職工,但都毫無怨言。
電梯公司了解到他們的難處,也作出了讓利,免去2樓住戶的費用。最后,籌備小組制定了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按每層樓從3000元到2萬元不等的比例分攤,愉快解決了問題。
成為街坊眼中“專家”
4號樓1號梯解決了這個“老大難”的問題,頓時在小區里炸開了鍋,帶出了連鎖效應,不少樓棟居民紛紛向他們“取經”。作為組織者的高銳初成為了“專家”。
“我們也學他們那樣,調整了每層樓的分攤比例。”4號樓2號梯的籌備小組代表萍姐說,目前該棟樓裝電梯已征得超過2/3業主的同意,正在走審批程序。
“其實,大家住了這么多年,年紀越來越大,心里都想裝電梯,只看你有沒有合理的方案。”高銳初建議,每個人應該放寬心,適當放棄一點私利,為大家為自己做點事,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本文標簽:電梯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