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我們所在的城市,電梯維保是這樣子:
1、每天首先要填寫保養單,拍照上傳到公司微信交流群,監管局那邊需要打開維修小程序拍照上傳,回復電子保養單。
2、公司讓我維保40多臺電梯,我分成8次保養,這一天天排的滿滿的,完成電子保養單,一臺電梯需要四張照片:轎廂內,轎頂,機房和地坑,這一趟下來就是大半天了,有時現場網絡信號不好,手機轉啊轉的,只能干等,不夸張的說真的是保養十分鐘,拍照一小時!
3、下午晚點去填寫紙質保養單,還要等物業電梯管理員簽字,有時候遇到急修,監管局那邊的電子保養單忘了上傳,后面就麻煩了。最怕電梯真壞了,不能及時維修,因為我這邊還在拍照上傳保養單。
干我們這一行,除了日常維保,平時還要做資料,搞演練,忙大修、忙改造、忙放被困電梯乘客、簽合同、送發票、要欠款,配合檢查……,所負責的工作太多,工資不高,剛好糊口,還要24小時待崗,活脫脫一個勤雜工!
很多從業人員一邊叫苦連天,一邊拿著白菜工資操著賣白粉的心,一些電梯公司低價競標,不賺錢還賠本賺吆喝,經常以修代保干著違心的事。
多數使用單位選擇低價維保,還以為撿了個便宜,殊不知后果就是電梯設備只修不保,長此以往電梯故障頻發,居民乘梯安全難以保障。
所有只有提高保養費,配備充足人員,才能提高電梯維保質量,降低設備故障率,這個才是王道。
建議監管部門去維保一線實地調研,而后拿出一些必要的、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如果電梯保養費仍在最低水平徘徊,電梯整體服務是絕對上不去的。
拍照、掃碼、按需維保、物聯網...你就是再在運用科技手段也無濟于事,作業太繁瑣,增加工作負擔,從業人員就會投機取巧、另辟蹊徑!
電梯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監控,但維修保養終究還是靠人,靠有一定水平的技工來完成。
如何提高他們的工資待遇和技能水平;如何培養更多的熟練技工,才是保障電梯安全,引導行業良性發展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希望這個行業有所改革,這個行業也必將被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