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每逢房地產行業論壇,“房地產稅”總要是要被拿出來講一遍。
這幾天的房地產論壇上,業界大佬們再次對房地產稅何時出臺熱議一番,而觀點也和往年一樣,眾說紛紜。
從2003年十六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到對自住房進行征稅開始,關于房地產稅的話題到今年,已經討論了近十六年,話題也從最初的“房產稅要不要征收房”、“以什么形式征收”、“征收后對房價是否應聲而落?”轉為“具體該如何制定”。每一次在“兩會”、相關論壇、經濟研討會上的討論,都能成為輿論的焦點,而房地產稅“本人”也一如既往的“遲到”。
“遲到”是壞事嗎?
梳理近年來官方對于房地產稅征收的態度可以看到,推進的節奏比較緩慢。2017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將房地產稅列入五年立法規劃;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到了2019年,表述變為“穩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
到了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沒有提及房地產稅,只有在5月11日發布實施的《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要加快建立現代財稅制度,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按照字面意思來看,感覺近期的出臺的可能性不大。
不過房地產稅推行慢不見得是壞事,北京大學房地產法研究中心主任樓建波就曾指出,稅收制度的改革、房地產稅應該怎么制定,不是說越快越好,研究透徹后再出臺更好。
業內預測:今年內難啟動
在8月8日的,博鰲·21世紀房地產論壇上,有關房地產稅何時出臺,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賈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目前房地產稅立法上屬于“低潮”期。
賈康稱,管理部門最新的表述是“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強調“穩”、“妥”,不再表述為“加快房地產稅立法”,甚至也不提“穩步推進”該項立法了。按照官方表態,房地產稅在本屆人大任期之內會啟動。他推測,房地產稅立法勢在必行,但從今年的情況來看,立法年內很難啟動。
復旦大學經濟學教授韋森預測,在目前的國際環境中,基建和房地產仍舊是促進中國經濟恢復和增長的主要產業。因此短期內房地產稅不會推出。
如何設定免征額:按平米還是家庭?
事實上,推出房地產稅的目的,以及推行后如何制定標準,目前業內還沒有達成一個統一的共識,這也是造成房地產稅遲遲不出臺的主因之一。
業內也有不少學者認為,房地產稅短期內不該征收。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就曾在房地產論壇上表示,無論從經濟層面還是法律層面,都找不到征收房地產稅的理由。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無論是從政府層面,還是從人大立法層面考慮,肯定不可能是簡單粗暴地去執行這件事,短期來看,房地產稅不大可能出臺。
關于房地產稅該不該征收,吳曉求與賈康還曾在房地產論壇上,從隔空“互懟”從隔空到同臺pk,可見爭議之大。
此次博鰲·21世紀房地產論壇上,賈康對房地產稅該如何征收,給出了最新的方案。賈康認為,目前大家爭論的比較多的一個問題是如何設置免征額,有觀點認為按人均多少平米免征,比如人均40平米以下免征,但家庭人數在變動時如何認定也成為一個難題。
賈康認為,如果按首套房免征,也會帶來社會問題,比如離婚潮,因此干脆可以雙親家庭扣兩套房,單親家庭扣一套房。
不過,就目前來看,無論哪種方案,即便是房地產稅進入立法程序,也并不表明它馬上就能出臺。
延伸閱讀
什么是房地產稅?
房地產稅是一個綜合性概念,即一切與房地產經濟運動過程有直接關系的稅都屬于房地產稅。在中國包括房地產業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城市房地產稅、印花稅、土地增值稅、投資方向調節稅、契稅、耕地占用稅等。外國一些發達國家的房地產稅收入占地方稅收的70%以上,而中國8%左右。
哪些城市進行了試點?
2011年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同意在部分城市進行對個人住房征收房產稅改革試點。隨后,上海、重慶出臺房產稅試點方案并實施。上海規定對上海居民家庭新購第二套及以上住房和非上海居民家庭的新購住房征收房產稅,稅率因房價高低分別暫定為0.6%和0.4%。同時明確對上海居民家庭給予人均60平方米的免稅住房面積(住房建筑面積)扣除。重慶主城九區內存量增量獨棟別墅、新購高檔商品房、外地炒房客在重慶購第二套房,要征收房產稅,其稅率為0.5%-1.2%。
來源:樓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