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86歲老人去醫院,年近六旬的女兒一手攙扶老人,一手拎著輪椅。
▲嶄新的電梯閑置快一年。
羅喬欣 攝
“電梯裝好了卻遲遲不用!”家住朝陽區北苑五號院5區的居民反映,該小區進行了老舊小區改造,去年底終于加裝了電梯,可一直未開通運營。眼巴巴地看著嶄新的電梯,居民納悶:為啥用不上呢?
四座電梯拔地而起
閑置一年居民著急
12月4日下午,記者來到朝陽區北苑五號院5區。只見兩棟6層住宅樓獨立成院,紅色的外立面粉刷一新,建筑周邊整齊地施劃了車位,路面打掃得干干凈凈。從外觀上看,樓體上附建的電梯包裹在透明的玻璃幕墻內,顯得頗為現代。
據居民介紹,該小區在2018年完成了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拆除了私搭亂建,對樓體進行加固,并加裝了電梯。記者走進寬敞明亮的電梯間,可是電梯門緊閉,白色的覆膜包裝還未拆除,上面覆蓋了一層薄薄的灰塵。而與之連接的樓梯間狹窄昏暗,對比鮮明。
“住在樓里的老人每天氣喘吁吁地爬上爬下。眼巴巴看著電梯卻就是用不上!”居民告訴記者,北苑五號院5區只有兩棟老樓,建設于上世紀80年代,屬于原冶金部下屬的一家設備廠。72戶居民大都是退休職工,上了年紀腿腳不便,迫切需要電梯。
記者走訪了幾戶住在6層的居民。季女士今年70多歲了,雙腿患有嚴重的關節炎。她說自己每次下樓都特別費勁,兩只手得使勁扒著樓梯扶手,一點點挪下去。由于腿疼得厲害,她一周也就出去一兩趟,“大部分時間就在家待著,也沒辦法出去曬太陽,越懶得動病越多。”
“每次陪母親去醫院,爬樓都累一身汗。”居民李女士告訴記者,老母親86歲了,出行必須依賴輪椅。得知小區安裝電梯后,她就把母親接過來一起住。但苦等了快一年,電梯始終用不上。每次陪母親去醫院,年近六旬的李女士一手拎著折疊輪椅,一手扶著顫顫巍巍的母親,從6層蹭到1層。李女士說:“幸虧老人扶著欄桿還能邁步,等她站不起來了,我真不知道怎么送她去醫院。”
自管會收費運營電梯未果
派駐物業只管看門掃衛生
北苑五號院5區老舊小區改造的過程頗為艱辛。2013年該小區提出綜合整治,讓居民喜出望外的是,加裝電梯列入改造內容。此后,經歷了將近4年時間,各種審批手續得以完成。
可新問題又出現了:兩棟樓部分一層產權轉讓的住戶存在私搭亂建,不拆除就無法施工。為了盡快推進項目,維護大多數人的利益,居民以極大的耐心進行了協商和讓步,最后以全樓居民集資補償一層住戶拆除費的方式解決了這一問題。2017年7月,該小區改造工程終于動工。
經過一年多的施工,兩棟樓房完成了加固節能、給排水暖通等改造,小區內外煥然一新。2018年底,電梯廠家來小區安裝電梯。“其實這電梯我以前都坐過幾次了。”趕上電梯調試,有居民趁機上上下下地坐了兩趟,“真過癮!就要告別爬樓的日子了,別提多高興了”。當時工人告訴居民,2019年春節后電梯就能開通使用了。
沒想到,事情一波三折。電梯運營前需要驗收并辦理登記備案手續,可直到今年5月,該小區的4部電梯才完成驗收。可是,更大的麻煩來了,由于該小區沒有具備資質的物業公司,一個簡單的登記備案手續卻遲遲不能完成。
“沒有物業,我們就自己想辦法。”該小區自發成立了居民自管會,并制定了詳細的管理章程。“就電梯運行問題,我們商量一個樓門安排兩個人做義務服務,并計算了不同樓層的住戶需要交納使用電梯的費用。”一位自管會成員告訴記者,為了維護來之不易的改造成果,讓電梯運轉起來,大家都非常支持自管會的工作,“一說要交錢,居民很快就把包括電梯費在內的物業費全部交齊了。”
自管會成立不久,居民忽然得知:來廣營地區辦事處安排朝陽家園物業公司進駐該小區,這是2019年黨建引領物業服務企業參與基層治理工作的一個項目。8月13日,小區舉行了正式的掛牌儀式。
令人驚喜的是,居民眼見著小區管理更加規范了:大門有門衛看守,衛生有保潔打掃,停車秩序逐漸好轉,小區變得整潔有序。“有了物業挺好,但我們都希望他們能管管電梯運行的問題。”據了解,該物業入駐之后的3個月,是免費服務的試運行階段,然而如今3個月時間已過,但物業還是沒有介入電梯運營。
產權單位不想管又難授權
派駐物業咋收費還“沒譜”
其實按照安監部門的相關規定,電梯作為特種設備運行必須通過安全驗收,由產權單位或者有資質的物業公司完成備案。北苑五號院5區這4部電梯只差備案這一步,本來只需要幾天就能完成。但從驗收合格的5月13日到現在,這一步竟然走了近7個月還未完成。
為了推進電梯運營,10月21日,來廣營地區的新街坊社區牽頭召開了協調會。會上,社區、產權單位、物業公司和居民代表四方達成了原則協議:產權單位向物業公司移交電梯。但一個多月過去了,事情依然沒有實質性進展。
12月4日,記者和居民來到新街坊社區了解情況。盡管當時臨近18點的下班時間,一位社區負責人得知來意后,當即同物業負責人進行電話溝通,并耐心地向居民解釋,由于產權單位進一步提出電梯產權加運營一起移交的要求,物業公司則要求產權方提供一個全面授權的書面證明,而這份證明還沒有著落。
至于3個月試運行已結束,朝陽家園物業項目部為何遲遲沒有正式接手該小區物業,這位物業負責人解釋稱,他們是受政府委托進入該老舊小區進行物業試運行。目前朝陽區還沒有統一的老舊小區物業收費標準,特別是基礎服務之外的電梯運營到底如何收費,物業公司要等正式通知后才能接管。
記者查詢到一則新聞,10月29日朝陽區房管局公布消息稱,朝陽區在全市率先試行老舊小區住宅項目物業服務基礎標準,對物業的綜合服務、綠化養護、環境衛生、秩序維護、設施設備維修養護等進行規范,老舊小區可參照該標準開展物業服務工作。羅喬欣 王棟
記者手記
加裝不容易 運營需探索
電梯是事關人身安全的特種設備,因此政府部門制定了一套嚴格的管理制度。業內人士介紹,設備安裝后要進行驗收并注冊備案,每年需要年檢,維保工作按照每半個月、每月、每季度、每半年和每年進行劃分,保養范圍和所需時間依次上升。特種設備維護和運營是嚴肅的法律責任,需要有專業資質的企業、專業經驗的人員來運營。
像北苑五號院5區業主提出的,居民自管會能不能自己運營?有點難。盡管維保可以委托專業資質的公司,但目前大多數電梯的運營都是由產權單位、物業,或者專業的第三方服務企業來負責。
除了責任,還有資金問題。目前物業費所包含的“電梯錢”可以理解為使用費,一個月百來元,居民大都可以接受。可是,電梯每年維修保養、管理、用電等都需要資金,專業的電梯運營公司一部電梯運營的收費標準大約為一年一萬元,其中還包含了保險和管理費用,也包含了運營期間可能涉及到的零部件更換。僅靠居民繳納的“電梯錢”,還不足以覆蓋電梯龐大的后期運營成本。
而且,加裝一部電梯投資幾十萬元至一百多萬元,使用壽命大約是20年,每年的折舊成本很高。電梯要大修了,錢從哪兒來?電梯該更換了,大修基金能不能動?更何況有些老舊居民樓根本沒有大修基金。這個問題常常成為一些老舊的高層樓電梯遲遲不能更換,只能依靠一部電梯勉強運行的原因。
老舊小區增設電梯后如何可持續運營,無論是物業還是電梯運營公司都還在積極探索,比如設置廣告等創收模式,或者打包其他增值物業項目,以降低居民的分擔費用。羅喬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