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堅決不搞“大水漫灌”,防止通脹預期發散。
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GDP增速相匹配。
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根源上解決中小銀行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
繼續做好LPR報價和運用工作,并抓緊研究出臺存量貸款利率基準轉換方案。
將繼續完善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央行票據的常態化機制。
11月16日,中國央行發布。
2019年第三季度以來,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結構調整扎實推進,投資緩中趨穩,消費、就業總體穩定,物價上漲結構性特征明顯,同時國內外形勢復雜嚴峻,困難挑戰增多,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中國人民銀行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要求,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逆周期調節,加強結構調整,將改革和調控、短期和長期、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結合起來,用改革的辦法疏通貨幣政策傳導,促進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為實現“六穩”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了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一是暢通渠道,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貨幣政策傳導效率。8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形成機制,疏通市場化利率傳導渠道,推動銀行改進經營行為,打破貸款利率隱性下限,促進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以永續債為突破口補充銀行一級資本,開展央行票據互換操作對永續債發行予以支持。
二是調節閘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9月6日宣布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釋放資金約8000億元。靈活運用中期借貸便利、常備借貸便利、公開市場操作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松緊適度,保持貨幣市場利率平穩運行。
三是精準滴灌,加大結構調整引導力度,支持民營、小微企業發展。繼續發揮好再貸款、再貼現等工具引導信貸結構優化的作用。9月6日宣布對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商行額外降準1個百分點,釋放資金約1000億元,發揮好宏觀審慎評估(MPA)的作用,將定向降準城商行使用降準資金發放民營、小微企業貸款情況納入MPA考核,引導中小銀行回歸基層、服務實體。
四是精準拆彈,穩妥有序推進包商銀行風險處置,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包商銀行接管托管工作進展順利,制止了金融違法違規行為,遏制住風險擴散,既最大限度保護了客戶合法權益,又依法依規打破了剛性兌付,促進了金融市場的合理信用分層。中國人民銀行建立了防范中小銀行流動性風險的“四道防線”,通過貨幣政策操作及時穩定了市場信心,對保持貨幣、票據、債券等金融市場平穩運行發揮了重要作用。
五是以我為主,把握好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之間的平衡,有效應對外部沖擊。8月5日,人民幣匯率在市場力量推動下破“7”,發揮了自動穩定器作用。人民幣匯率以市場供求為基礎雙向浮動,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穩定。繼續在香港常態發行中央銀行票據,進一步豐富香港市場短期高等級人民幣金融產品,促進離岸人民幣貨幣市場發展,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總體來看,穩健的貨幣政策成效顯著,傳導效率明顯提升。9月末,M2同比增長8.4%,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10.8%,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前三季度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并略高,體現了強化逆周期調節。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新增13.6萬億元,同比多增4867億元,多增部分主要投向了民營和小微企業等薄弱環節。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9月企業債券加權平均發行利率為3.33%,較上年高點下降1.26個百分點,其中民營企業債券加權平均發行利率較上年高點下降1.8個百分點;新發放企業貸款利率較上年高點下降0.36個百分點。9月末,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為91.53,人民幣匯率預期趨于平穩。主要宏觀經濟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6.2%,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5%。
當前,中國經濟保持平穩發展的有利因素較多,三大攻堅戰取得實質性進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總供求基本平衡,經濟增長保持韌性,改革開放有力推進,宏觀政策效果逐步顯現,不存在持續通脹或通縮的基礎。但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空間有限,外部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我國發展長短期、內外部等因素變化帶來較多風險挑戰,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內生增長動力還有待進一步增強,食品價格指數同比上漲幅度較大,未來一段時間需警惕通脹預期發散。
下一階段,中國人民銀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繼續保持定力,把握好政策力度和節奏,加強逆周期調節,加強結構調整,妥善應對經濟短期下行壓力,堅決不搞“大水漫灌”,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GDP增速相匹配。注重預期引導,防止通脹預期發散,保持物價水平總體穩定,堅持用市場化改革方法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推動銀行更多運用LPR,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實體經濟特別是民營、小微企業的支持。健全可持續的資本補充體制機制,重點支持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優化資本結構。協調好本外幣政策,處理好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之間的平衡,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加強風險監測,堅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防范化解風險,精準有效處置重點領域風險。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形成供給體系、需求體系和金融體系之間的三角良性循環。
以下為全文要點速覽:
【央行:堅決不搞“大水漫灌”防止通脹預期發散 】
繼續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創新和完善金融宏觀調控,加強逆周期調節,堅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防范化解風險,妥善應對經濟短期下行壓力,同時堅決不搞“大水漫灌”。注重預期引導,防止通脹預期發散。加強宏觀政策協調配合,協調好本外幣政策,處理好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之間的平衡。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促進國民經濟整體良性循環。
【央行: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GDP增速相匹配】
繼續保持定力,把握好政策力度和節奏,加強逆周期調節,加強結構調整,妥善應對經濟短期下行壓力,堅決不搞“大水漫灌”,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GDP增速相匹配。
【央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從根源上解決中小銀行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
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加強金融領域制度建設,增強金融業治理能力。堅決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強化金融服務功能,以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人民生活為本,以金融體系調整優化為重點,優化融資結構和金融機構體系、市場體系、產品體系,構建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體系。持續深化大型商業銀行和其他大型金融企業改革,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風險控制能力。深化中小銀行改革,健全適應中小銀行特點的公司治理結構和風險內控體系,從根源上解決中小銀行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繼續推動全面落實開發性金融機構、政策性銀行改革方案,完善治理體系和激勵機制。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放寬銀行、證券、保險業的市場準入。
【央行:繼續做好LPR報價和運用工作】
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做好LPR報價和運用工作,引導和督促金融機構合理定價,進一步打破貸款利率隱性下限,疏通市場利率向貸款利率的傳導渠道,并抓緊研究出臺存量貸款利率基準轉換方案。
【央行:將繼續完善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央行票據的常態化機制】
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完善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央行票據的常態化機制,根據市場需求合理安排發行規模和期限品種,帶動其他發行主體在離岸市場發行人民幣債券,促進離岸人民幣市場持續健康發展。未來,央行票據在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方面還可發揮重要作用。
【央行: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
在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金融委辦公室作用,健全地方金融監管協調機制,推動落實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行動方案,堅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防范化解風險,有序推進結構性去杠桿,防范金融市場異常波動風險,精準有效處置重點領域風險。進一步補齊監管制度短板,強化金融機構防范風險的主體責任。
【央行:正確看待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變化】
當前,中國仍實施常態貨幣政策,法定準備金率是使用的主要政策工具之一。雖然中國人民銀行資產規模增長放緩甚至可能下降,但降準放松了流動性約束,增大了貨幣創造能力,與國外央行量化寬松結束后一度進行的“縮表”有本質區別。
【央行:全面看待CPI與PPI走勢】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總供求大體平衡,不存在持續通脹或通縮的基礎。預計進入2020年下半年后,翹尾因素對PPI的影響將小于2019年且更加穩定,CPI受食品價格上漲的沖擊將逐步消退,兩者間的差距有望趨于收窄。下一階段,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松緊適度,根據經濟增長和價格形勢變化及時預調微調,穩定經濟主體的通脹預期,促進總體物價水平保持在合理區間運行。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世界電梯”微信公眾號、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