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近日,一位市民反映:仙林橋過街地道正在試運行,有扶梯又有垂梯。垂梯應該是為了解決輪椅和嬰兒車過街的問題,(盡管還沒投入使用)但下去之后還要上下三次臺階,這很不方便。為什么設計時不能一步到位?
昨天下午,我來到了位于中河路與仙林橋直街交叉口處的仙林橋人行地道。這條剛剛試運行的地道共設有三個出入口,西側的A出入口在仙林橋直街北側人行道處,一旁就是仙林苑農貿市場;而東側的B口和C口一南一北,均設置在中河東側的人行道上。
在仙林苑農貿市場的門口,中河路東面的聯橋公交站、中河東側,還各設置了一處無障礙垂直升降電梯。垂梯雖已安裝完畢了,卻沒有投入使用,每一臺電梯都顯示“駐停”。
從西側乘坐扶梯來到地道內部,這條地道與平日里我所走過的地道不同,無論是乘坐扶梯還是垂梯,下來之后,都不能第一時間直接過街,而是需要下兩段臺階的同時轉兩個彎,才可以順利走向對面。在我看來,雖然每一段臺階兩側都有坡道,但是是為非機動車準備的,輪椅想要從此過街并不是那么容易。
來到東側,同樣的,想要乘坐垂梯出地道,還是要走臺階。我來回走了幾遍仔細數了數,如果把三次臺階的級數加起來,一共有36級。
在東側扶梯的入口處,我遇到了推著嬰兒車,準備過地道的陳先生。只見他和妻子一前一后,抬著嬰兒車乘上了扶梯。陳先生告訴我,自己就住在不遠處的新華路上,經常要過來買菜:“我們兩個人,抬一下乘扶梯問題不大。但是畢竟是垂梯更加方便,還是越快開通越好。”
在仙林苑農貿市場門口,我又和乘坐扶梯過街的李阿姨聊了聊。李阿姨提到,附近小區的老年人比較多,對于腿腳不方便的人而言,垂梯顯得尤為重要,希望能夠盡快開通。
為什么仙林橋過街地道的設計與我們常見的地道有所不同,多出了這些臺階?
建設方杭州市地下空間建設發展中心的一位負責人表示,建設這條地道的難度比較大。原因之一就是地道上方有一根直徑1.2米的污水管。在咨詢了專家意見并數次修改方案之后,最終在結構上做了下傾處理,這才導致了地道內相應增加了這些臺階。
“事實上,我們準備在臺階處安裝殘疾人升降平臺,部分軌道都已經安裝好了。目前廠家還在進行最后定制與調試。而三座垂梯,已經驗收完成了。”這位負責人說,“等到升降平臺完成安裝,水電等其余問題全部解決之后,就會進行整體驗收。”
這位負責人還表示,仙林橋地道的整體驗收工作,最快將于11月底完成,屆時垂梯與殘疾人升降平臺都會正式啟用,請再耐心等待一會兒。
更多相關報道,歡迎關注“世界電梯”微信公眾號、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