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天府早報記者趙霞
成都中心城區有不少老舊小區,興建于上世紀80、90年代,那會兒的房子大多以六七層為主。隨著時間推移,居住在這里的住戶對于爬樓感到越來越吃力了。最近,成都市成華區猛追灣街道祥和里社區188號院里很是熱鬧。每天都會有施工隊伍來到院子,打地基、搭棚子,一弄就是一整天。原來啊,這里正在安裝電梯。
裝2部電梯需自籌40萬元
為破解多層住宅老人出行難等問題、鼓勵既有住宅加裝電梯,2018年8月,成都市先后出臺了《關于促進既有住宅自主增設電梯工作的實施意見(試行)》《關于促進既有住宅自主增設電梯工作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文件加以推進、予以保障。對于符合相關政策要求的既有住宅,經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同意加裝電梯后,政府更是給予20萬元/臺的補助。
祥和里188號院修建于1997年,6樓1底磚混結構,共有兩個單元,居民住戶28戶,這里成為了第一個向街道申請安裝電梯的院落。院落自管小組長陳從秀告訴記者,對于裝電梯這個事情,大多數居民非常高興。按照政策,政府出資20萬元,剩下的部分由居民自籌,那么,該院落要加裝2部電梯,大概需要自籌40萬元,不同樓層的居民應該如何分擔費用?愿意安裝電梯的居民又怎么協調?……一個個問題擺在了大家的面前。
按照樓層高低來收費
“我們就召開居民壩壩會,街道、社區多次參與向大家宣傳政策,最后達成統一意見,按照樓層高低來收費。一二層樓不用裝,電梯就不在一二樓開門,一二樓的居民就不出錢,從三樓到七樓,樓層低的居民出錢就少一些,樓層高的就多一點,大家也認可這個方案,覺得最公平。”陳從秀說,“另外,也有2戶高層住戶不愿意出錢安裝,我們就選擇安裝刷卡電梯,出了錢的住戶才有卡,才能用上電梯,沒出錢的就不用就是了,這也公平,如果這幾家以后想用了,再交錢辦卡就行了。”居民們統一意見后,陳從秀和自管小組一起,迅速算出各家各戶需繳納的安裝費,一周內便把費用收齊了。
“工程于4月23日正式開工,預計6月底7月初待檢驗合格后,就能交付居民使用了。”祥和里社區黨委書記王平表示,猛追灣街道六個社區,目前有意向安裝電梯的有5個老舊小區。對于來申報的老舊小區,街道都會積極與區住建交局對接,全力協調各個單位配合,全力推進老舊小區安裝電梯相關事宜。
播報
成都溫江最大的農村群租房拆了
1800平米曾住了100余人
早報訊(記者李玥林)“第一個拆的就是我們”,站在斷壁殘垣之上,成都溫江區永盛鎮金雞社區七組居民劉淑云告訴記者。18天前,她腳下還是溫江最大的農村群租房,1800平米的地方建了50間房,住了100余人,按每間120-300元(月)不等的價格對外出租。隨著溫江區平安社區百日攻堅行動的推進,這50間房走進了歷史。
2007年,溫江永盛工業園落成,涉及家具、機械、食品等行業的200多家企業先后進駐,它們大多是勞動密集型,于是大量產業工人涌向人口僅萬余的永盛鎮。
工人的到來勢必要找到安身之所。有需求就有市場。廠區周邊的農戶逐漸發現了“商機”—何不將房子租出去呢?于是,租房一詞在永盛逐漸流行起來,漸漸地從住房出租逐漸演變成“建房出租”。
群租房人員密集、消防設施不完備、房屋質量不達標,是安全隱患突出的地方之一。由群租房引發的公共安全事件和各類糾紛、矛盾屢見不鮮。乘著平安社區工程百日攻堅的東風,永盛鎮開始行動了。
“消除今天的不安全,是為了明天更安全。”永盛鎮黨委副書記溫家興說,“我們將金雞社區的500多間群租房按綠、黃、紅三色進行動態管控,整改完善達到安全要求的可以繼續租,如果是違建該拆必須拆。”據悉,目前已疏散租戶近500人,拆除違建3戶。
本文標簽:電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