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遠親不如近鄰”、“人心齊,泰山倒”是形容鄰里和諧關系及同心協力辦成大事的俗語。中山市東區夏洋新村63棟是一座樓齡20余年、樓高6層的舊小區樓梯住宅,里面住著一群可愛團結的長者。今年春節,歷經311天“磨難”后,長者鄰居們辦成了一件大事——夏洋新村63棟成為全市首座按照《中山市既有住宅加建電梯管理辦法》指引、按照市場化方法操作、在樓宇共有產權用地加裝電梯的居民樓梯房。
“運用政策”、“市場化方法”、“共有產權用地”是這次壯舉的3個關鍵詞,夏洋新村63棟長者們的“群英譜”,值得有意在舊小區樓梯房加裝電梯的市民借鑒。
“老伴,這件事拜托你了”
上世紀90年代,夏洋新村63棟落成,1樓是單車房,2—6樓是一梯兩戶的住宅。當年,樓內10戶居民正值壯年,多數來自同一企業。
20多年歲月風吹雨打去,一兩戶人家賣掉舊宅,迎來年輕的新住戶。其余戶主,兩鬢漸白,陸續退休。這種變遷,在中山許多舊小區陸續發生。
“舊小區”這個名詞,專指誕生于上世紀80—90年代的樓梯房。21世紀初,隨著中山人對人居環境的追求越來越高,以及城市規劃政策的變遷,電梯房取代樓高6—7層的單純樓梯房,城市的天際線越來越高。
今時今日,夏洋新村63棟樓內現年68歲的鄭秀娟阿姨,一邊享受著鄰里和睦、守望相助、兒孫繞膝的退休小日子,一邊卻迎來了新煩惱。丈夫身體壯健,但膝蓋、腰腿在勞碌半生后漸漸“卡殼”。
每天出門要爬的5層樓梯,成為他的“天塹”。類似的煩惱和現象,在63棟乃至整個夏洋新村以及中山市內的舊小區,均或多或少地存在著。
鄭秀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兒女從互聯網得知,國內部分城市的樓梯房,已有業主齊心協力加裝電梯的成功案例。然而,退休前從事辦公室工作的鄭秀娟,深知這些壯舉涉及業主商定、產權、規劃、報建、施工、安裝、維護等一系列復雜協調事宜,某個環節缺了都辦不成事。
2015年10月,我市出臺《中山市既有住宅加建電梯管理辦法》(下稱《管理辦法》)。
“我們63棟加裝電梯吧。”從報紙上獲悉新政策的丈夫,鄭重其事地向鄭秀娟說,“老伴,這件事拜托你了。”
關鍵:所有業主同意
夏洋新村63棟樓內,持有加裝電梯想法的戶主,豈止鄭秀娟一家。幾戶老鄰居一商議,準備“豁出去”辦成這件事。
鄭秀娟告訴記者:“有了《管理辦法》這個新政策的支持,謝天謝地,至少相關部門會知道如何審批這類新事物。另外,63棟最終把電梯修好,是集體智慧和力量的結晶,缺了誰都不行。”
《管理辦法》規定,經三分之二業主同意,即可啟動加裝電梯事宜。然而,鄭秀娟等鄰里長者均認為,只有63棟全體業主同意,方可做到心服口服、共享成果。
于是,63棟的老鄰居們成立了“加裝電梯領導工作組”。“都退休了,哪有‘領導’不‘領導’的?其實就是一個協調組。”鄭秀娟告訴記者,幾戶老鄰居推舉了樓內德高望重的江大叔任組長,下設協調、工作、質量監督、財務等細分小組,分設小組長。
對于加裝電梯搖擺不定的業主,江大叔建議,讓他們任職質量監督、財務小組長,增加大家的參與感和成就感。
細節:邀請社區居委會見證
2016年春節過后的新歷3月,“63棟加裝電梯領導工作組”首次召集全體業主開會,征集眾人對加裝電梯的意見和建議。
“召集開會,不是在樓下貼一張通知就行。”鄭秀娟說,工作組逐一拜訪每戶人家,通知并敲定參會日期。部分業主長期不在家,江大叔、鄭秀娟等人多次打電話,動之以情,邀請對方確認參會。
此外,江大叔等人還邀請了社區居委會、夏洋新村物管等機構前來參加會議,見證會議,記錄會議內容,爭取更多人士的支持。
頭兩次會議,63棟工作組成功爭取到全體業主支持舊樓加裝電梯。其中,2樓用戶支持壯舉,但不使用電梯。接下來,“車輪”轉動,“磨難”開始。
支招:用透政策法規
找誰安裝電梯呢?江大叔、鄭秀娟等人尋找了好幾家知名電梯企業。
相對于新樓安裝電梯,舊樓加裝電梯在審批、協調等事宜異常繁瑣,時間長、利潤薄。“大雞不食細米”的大公司,婉拒了夏洋新村63棟送上門的生意。
2016年1月,本地企業易佳梯科技
有限公司與南區辦事處簽署“易佳梯——既有建筑加建電梯一站式公共服務平臺”戰略合作協議。全市首個既有建筑加建電梯公共服務平臺,宣告成立并運行上線。
63棟的長者們從報紙上獲知了該信息,于是奔往南區辦事處,直接詢問“東區的生意有沒有人做”。工作人員回應:“聯系方式給你們,去找易佳梯的人吧。”
找到了“大雞肯食細米”的公司,接下來,63棟的長者們認真研讀了《管理辦法》,逐一攻破審批和協調的各個繁瑣環節。
“用透政策法規,才能辦成事。例如說,去到相關部門的辦事窗口,我們要拿著政策文件,指出這個新事物合情合法,建議對方依法審批。”鄭秀娟說,老鄰居的兒女跑遍了規劃部門、東區相關部門、63棟原承建商等機構,拿到了63棟的詳細圖紙和登記資料,獲悉樓梯大門口北側的空地,屬于“既有住宅原土地使用權占用范圍內的土地”。
鄭秀娟告訴記者:“這個定義太重要了,說明這一小塊地屬于63棟全體業主共有。如果是別人的地,要買下來,要拿土地證,要改規劃,要報建,不知何年何月才把電梯裝起來。”
困難:眾人齊心,商議克服
業主們怎樣出錢,樓層出款比例是多少,工作組如何籌款,是否選用易佳梯公司的服務,選用哪個牌子的電梯,電梯房和電梯走廊如何做得漂亮一些,價格怎樣“砍下來”,施工時如何做到少擾民,電梯落成后如何維修保養……無數個問題環繞著夏洋新村63棟。
鄭秀娟嘆了一口氣說:“太不容易了,每個問題都要協調,每個問題都要工作組召集大家開會取得共識,每個問題都要辦好,最終電梯才能建起來。好在眾人齊心,反復商議,沒有人嫌麻煩。”
此外,江大叔、鄭秀娟等人選擇的電梯施工服務商,也提供了一整套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協助63棟的老鄰居們把規劃審批、規劃公示、報建等一系列“硬骨頭”逐一攻破下來。
“施工只有81天,整個過程歷時311天。此前,石岐區白水井有一例成功個案,但其操作方法沒有可比性。夏洋新村63棟的案例,依法依規實施,具有其他舊小區借鑒‘依樣畫葫蘆’的價值。”鄭秀娟強調說,63棟老鄰居們的成功經驗,可歸納為“民主集中,共同商量,禮貌尊重,笑臉相迎,人際關系是決定電梯能否成功加裝的最基本條件”。
今年春節,夏洋新村63棟的全體業主收獲了最難忘的新年禮物——電梯落成,也讓眾多長者增加了不走“天塹”樓梯、出門鍛煉身體的機會。
這些可愛的長者,歷經311天完成的壯舉,用他們的話說,“老人家辦這件事,難度不亞于年輕力壯的唐三藏跑去取西經”。
本文標簽:電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