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終于盼到了!”說起自家小區里新裝的電梯,73歲的尹宜祥話語里透著一股子興奮,“沒想到我們的老樓竟然真的裝上了電梯。”
走進北土城小月河旁的牡丹園東里,映入眼簾的是6部嶄新高大的電梯。記者了解到,海淀區老舊小區牡丹園東里3號樓,新加裝的6部電梯現已通過驗收,開始試運行,平均年齡70多歲的居民走著上下樓的日子成了歷史。
海淀區老舊小區牡丹園東里3號樓,新加裝的6部電梯現已通過驗收,開始試運行,平均年齡70多歲的居民走著上下樓的日子成了歷史。圖為小區老年人推輪椅進電梯。千龍網記者查甜甜攝
一早,尹宜祥就迫不及待地坐上新電梯下了樓。
“還沒反應過來,就到了。”住在六樓的尹宜祥告訴記者,以前每次爬樓至少需要休息兩次。
“我今年73歲了,但是在我們樓道里,算是最小的。”對于“老病號”尹宜祥來說,新裝的電梯便是“救命梯”。
去年11月2日,尹宜祥突發心肌梗塞,物業4名保安用擔架抬著他下樓,中間累得歇了好幾次,差點誤了事。
“以后上下樓也不會氣喘吁吁了,又省事又方便。”新電梯讓尹宜祥這樣的老人們舒心不少。
據悉,牡丹園東里小區3號樓共有84戶,多數是1997年建成入住的,年齡最大的81歲。加上半地下室的一層算起來有七層,早年建設的老樓沒有電梯,這讓居民們上下樓難成為大問題,隨著年齡越來越大,體弱多病的情況也越來越多,有的老人甚至一兩個月都不下樓,對他們來說下樓難,上樓更難。
老樓加裝電梯,高層住戶滿意,低層住戶會不會有影響?
由于小區房子比較陳舊,電梯只能建在樓房外側?紤]到采光問題,盡管電梯墻體采用透明玻璃,但對低層的住戶來說還是存在一定影響。
“采光、通風的確受了點影響。”三單元一層的住戶胡阿姨坦言告訴記者,自家是受影響最大的一戶。
“但上下樓都是老街坊、老鄰居,大家腿腳都不好,不能因為個人的利益,而影響了大家的生活。畢竟爬6層樓,對于我們老人來說有困難。”74歲的胡阿姨更愿意換位思考,最終胡阿姨成了第一個簽字同意的住戶。
城建集團負責人王志文介紹,自2016年3月開始,北京城建集團著手給3號樓加裝電梯,這項工程同時被海淀區列為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試點項目。今年5月27日,工程正式開工。
記者在現場看到,頭戴安全帽的工人正在裝修樓道至電梯的通道,平整室外地面。
據悉,加裝電梯后,城建集團對電梯與樓體連接處進行了粉刷,促進整體形象美化和功能性升級,并對小區綠地、停車、市政管網等進行了綜合改造。不僅改善了人居環境和居住條件,還讓老舊小區成為鄰里和諧、守望相助的美麗家園。
“在牡丹園東里小區加裝電梯的過程中,我們也在探索老舊小區綜合整治的良好模式以及電梯加裝后的長效管理機制。”北京城承物業公司經理景愍說,3號樓作為北京市和海淀區加裝電梯的試點,在資金籌集、規劃設計、綠色施工、電梯運營等方面,北京城建集團集中力量解決難點問題,力求取得新的突破,形成了可復制的經驗模式。
海淀區老舊小區牡丹園東里3號樓,新加裝的6部電梯現已通過驗收,開始試運行,平均年齡70多歲的居民走著上下樓的日子成了歷史。
本文標簽:電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