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現在上5樓只要1分鐘
給老公房加裝電梯,是不少住戶尤其是老年住戶的夢想。然而,由于意見不一、手續繁雜、資金矛盾等多種因素,導致老公房實現電梯夢困難重重。
日前,努力了一年多的普陀區宜川街道宜川二村184號樓居民,通過自籌資金終于裝上了嶄新的電梯。
征詢關:加裝影響采光,最難的是取得相對樓居民100%的同意
下定決心后,沈阿姨在居委書記劉漢云的引導下,給居委會寫了申請。2016年2月,街道相關領導多次來到宜川二村184號樓實地調研、召開座談會,加裝電梯的申請方案漸漸清晰起來。
按照程序,安裝電梯首先要完成社區居民征詢意見。一是要184號樓90%以上住戶簽字同意,二要爭取到整個小區2/3居民同意,另外還需184號樓相對樓居民100%同意,加裝電梯工程最終才能立項和審批。
由于184號一樓是居委辦公所在地,不屬于居民,故只須征詢二樓至六樓的15戶人家的意見,沈阿姨開始一家一家敲門,上門聽取他們對裝電梯的意見。有的居民很爽快地同意了,也有居民表示反對,“聽說裝電梯以后長期維護蠻煩的,到時候事情老多的,不如不要裝。”面對這樣的情況,沈阿姨打出“比價牌”,“花個幾萬元裝電梯,帶來的是十多年的便利,總比大家最后爬不動樓去換房子合算吧?”“想想看啊,有了電梯,這房子都能升值不少呢,就算你將來賣掉,也是有好處的。”在沈阿姨和居民們的努力下,四個月時間內,整幢樓15戶居民的同意率從最初的72.9%上升到最后的100%。
要讓電梯順利安裝,除了184號居民同意,還要征得小區2/3業主的同意。這一次,沈阿姨卻碰了壁。很多居民由于不了解,或者認為與己無關,不愿意簽字同意。無奈之下,沈阿姨只得向居委求助。
“其他樓的居民擔心184號樓加裝電梯可能會用到物業維修基金,所以最開始并不同意。”居委書記劉漢云說,為了打消居民的疑慮,居委多次在樓組長會議、居民代表會、黨員議事會上為184號樓宣傳、爭取,讓社區居民們了解加裝電梯是件造福居民的好事,資金來源也是居民自籌資金,才讓小區其他業主放下心來。
最難的是取得相對樓居民100%的同意。劉漢云表示,如果184號加裝電梯的話,會對相對樓的采光造成一定影響,根據規定,必須要取得相對樓居民100%的支持。這項工作尤為不易,對樓一戶老年居民,因為采光問題,反對最為激烈。劉漢云多次上門做工作,還請老人家吃年夜飯、長壽面,最終感動了這位老人,老人家“為大家舍小家”主動退了一步,讓184號樓能夠圓夢。
審批關:46個章簡化為15個,物業幫忙走流程,半年多完成審批
老公房加裝電梯,此前由于程序繁瑣,審批嚴格,也讓不少小區望而卻步。去年6月,市住建委、市規土局和普陀區政府聯合在怒江苑召開本市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現場會,決定簡化加裝電梯手續、優化審批流程。而宜川二村184號則成為簡化審批流程的第一個受益者,歷時半年多就完成了全部審批。
184號審批如此之快,一是得益于流程的簡化,另外居民將審批事項委托給物業也是一大原因。承辦此次工程立項和審批程序的中山物業副總姚嘯洪介紹說,以前加裝電梯項目,從啟動到竣工,要走60多步程序、蓋46個章,除了房管、規劃、建設施工等部門,還要消防、綠化、衛生等各個部門點頭才行。現在則簡化到了15個,如民防、衛生、綠化、環保等部門的審批都取消了,即便涉及到這些部門,也將通過內部流程征詢意見,不要業主一處處跑了。
“業主不了解流程,如果是自己去走全部審批程序的話,可能要一兩年之久,物業出面的話,很多環節就更加便捷。”姚嘯洪介紹。
“關鍵是審合原有房屋的條件,設計電梯規劃圖。”姚嘯洪說,184號樓是老舊公房,無法按照商品房安裝電梯的條文進行審批。物業邀請了上海市房科院專家為規劃圖進行“會診”,再根據專家評審優化規劃圖,這才解決了該難題。
此前,怒江苑小區加裝電梯,從申請到審批成功,共花費了大約2年;而宜川二村184號從去年下半年立項,到今年年初完成審批,只花了半年多,效率大大提高。
資金關:15戶人家自籌55萬元,分攤費用逐層遞增,六樓每戶9.8萬
老公房加裝電梯,由于無法用到物業維修基金,資金來源主要靠居民自籌,這也是加裝電梯面臨的最大困難。
安裝一部新電梯要花多少錢?184號樓居民咨詢發現,除了政府補貼外,還需居民自籌資金55萬元,按照15戶人家分攤,平均每戶也要出3.6萬元,有的居民聽說要這么一大筆錢,又開始畏縮了。
“其實我自己心里也是沒有底的,不過我已經做好了最后的打算:實在不行搏一記,哪怕自己一力承擔,也要把這部電梯裝起來!”沈阿姨坦言。184號樓的居民們知道了沈阿姨的想法后,震驚感動之余,絕大多數同意共同分擔資金。
可是緊接而來的,這每戶出錢多少也是難題,是仿照怒江苑小區7號樓平均分攤費用還是另做其他方式呢?幾戶高樓層的居民經過討論,認為住得越高受益越大,出的份子錢自然應該越多。經過多次協商測算,制定了逐層遞增的方式:一樓不出錢,二樓每戶3千元,三樓每戶7千元,四樓每戶3萬元,五樓每戶6.5萬元,六樓每戶9.8萬元,這個費用分攤計劃也得到了全體居民的認可。
四樓的另一戶居民是外來媳婦,丈夫前兩年患癌癥,看病用藥花了所有積蓄,還欠了一大筆錢。丈夫去世后,她苦苦支撐著這個家,日子過得很艱難,對于加裝電梯需出的3萬元實在是有心無力。居民們也都體諒她的處境,六樓的居民主動伸出援助之手,自愿分擔3萬元費用。
不過,仍有一戶居民因為房子外借,不住在這里,始終還未付錢。經過幾個月的安裝工作后,目前,新電梯已經安裝完畢。184號的居民們也享受到新電梯帶來的便利。
家住5樓的董大爺高興地表示,現在上下樓只需1分鐘,再也不用爬樓梯了,幸福感大大提升。“只花了幾萬元,就改善了生活,非常值!”
新電梯投入使用后,還安裝了梯控刷卡系統,施行“一人一卡”,付錢的居民每戶都有電梯卡,既能防止不明人士進入,也能給出錢的居民公平待遇。“現在包括很多外來小區都來184號取經,我們小區另外兩棟居民樓已經向居委提出申請,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老公房實現電梯夢。”劉漢云認為,184號的成功是居民自治的成果,也為其他居民提供寶貴經驗。
[緣起]
居民平均70歲爬5樓10分鐘
樓組長站出來當牽頭人
宜川二村184號樓是上世紀八十年代老公房,是一個典型的老年樓,居民平均年齡70歲左右。居民樓是六層,因為沒有電梯,出行只能靠爬樓梯,對于老年人來說尤其不便。
家住5樓的董大爺今年已經94歲了。他告訴記者,每次出門上下樓,對他來說是一種折磨,因為年紀大了腿腳不方便,爬樓梯都是爬兩步歇一步,從1樓爬到5樓,起碼要十分鐘。
大樓里老年居民的出行困難,被住在6樓的樓組長沈阿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說,每次看到七八十歲的爺爺奶奶上樓,氣喘吁吁,走走停停,有的手里還拎著東西,就覺得很心疼,于是萌生了加裝電梯的想法。2015年底,看到怒江苑成功安裝了電梯的消息,更讓她有了信心。
沈阿姨先把自己的想法告知了6樓的鄰居們,結果得到了熱烈的回應,接著又向宜二居委會說了這件事,居委書記劉漢云也表達了肯定和支持,并鼓勵她作為牽頭人負責此事。為了摸清184號樓加裝電梯的可行性,沈阿姨多次前往怒江苑小區實地查看,還請相關技術人員來到184號樓現場勘探。工作人員查看一番后說:“哎呀,你們這棟樓的條件比怒江苑還要好,造出的電梯會更加美觀。”這無疑給沈阿姨和鄰居們打了一針強心劑,他們終于下決心要給老公房裝上新電梯。
本文標簽:老公房加裝電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