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在所有已上市互聯網公司中,市值超過分眾傳媒的只有五家:阿里、騰訊、百度、京東和網易。
眾分傳媒創立于2003年,在全球范圍內首創了電梯媒體,這個核心場景也成為其營收超百億的關鍵。2005年,分眾傳媒成為首家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廣告傳媒股。2015年,分眾傳媒回歸A股,市值破千億,成為中國傳媒第一股。
截至2016年底,分眾電梯媒體覆蓋120多個城市,150萬塊電梯海報,23萬塊電梯電視,5億人次城市主流人群的日均到達。我們在寫字樓、商場、住宅區的電梯里,看到的廣告有95%來自分眾。
作為分眾傳媒的創始人,江南春在2016年胡潤百富榜中,以350億財富排名第43位。
但在大學時期,江南春還只是個校園文學的積極分子。作為華東師范大學“夏雨詩社”的社長,他總是一身中山裝、圍著白圍巾,一副瓊瑤劇男主的打扮,以此吸引女生。
從文藝分子到廣告狂人
還是為了吸引女生,江南春在大二時就積極地開始謀劃競選校學生會主席。
在競選期間,他先在中文系找了6位老師幫忙潤色打磨自己的競選演講;為了現場的最佳表現,又日夜苦背演講稿,專門設計了每個環節的神采儀態;在演講現場,他還安排了數位好友向對方選手提問發難,讓對手措手不及;演講過后,又挨個請16個系的學生會主席吃飯,打理上下游關系,可謂是每個環節都考慮周全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番努力的他順利當選了學生會主席。那時企業招兼職需要通過學生會,企業提供海報,由學生會安排分發張貼。江南春回憶,“有一天,我接到一張海報,有個公司開出300塊錢的價格,招一個廣告銷售員,300塊錢對我們當時來說是非常高的數字,我就把海報默默收起來,拿著海報到了這個公司。我告訴對方,雖然只有一個人來,但也是代表華師大的最高水平。干了一個月以后,中了幾個單子,不僅拿了300塊錢,還賺了一兩千塊錢。”
一扇新的大門在江南春面前打開了。他由此開始了自己的廣告生涯。大學畢業后他擁有了自己的廣告公司,到2002年時,江南春已經掙到了數千萬人民幣。
由于抓住了互聯網廣告的風口,那時候江南春的公司占據了上海IT廣告95%的份額,營業額突破1.5億。江南春自己都感覺賺錢賺瘋了,“那時候非常牛,小單子都不接,客戶給的支票都是1000萬一張。”
他每天的生活就是工作到七點鐘,然后組織朋友一起吃飯唱歌,看似很輕松幸福,但是江南春也開始思考,“難道我的人生就是這樣的嗎?就是吃著火鍋唱著歌?”
終于有一天,內心沒辦法再接受這樣一種生存狀態的江南春,決定再次創業。“我覺得要么翻身鬧革命,重新再上一個階層,要么就把這個公司關掉,享受這幾千萬帶來的生活成就。”
“發現電梯”是我最大的成功
2002年的一天,在徐家匯太平洋百貨的電梯口,江南春和一大群人正百無聊賴地等電梯。大家無事可做,都直勾勾地盯著電梯門口舒淇代言的口紅廣告海報。
江南春也盯了一會,卻突然像被一道閃電擊中:電梯間廣告,這不正是自己苦苦追尋的新模式嗎?他意識到,“當一個人處在比廣告更無聊的時間和空間的時候,廣告就成了內容。所有人目光專注的看著舒淇,因為我們無處可逃。”
說起“發現電梯”這個場景,江南春在十幾年后依然感到興奮。盡管分眾傳媒經歷了在納斯達克上市,后來又離開回到A股,到現在成為中國傳媒的第一股,江南春依舊將“發現電梯”視為自己做過的最成功的一件事。
而對他而言,最遺憾的事兒則是,“我沒有能力,至少在當前還沒有能力,復制出第二個跟電梯一樣的所謂的‘核心引爆場景’,即幾億的主流人群能夠必經的、能形成品牌引爆能力的低干擾空間。”
當時,他立刻找到了自己辦公室所在的國際貿易中心的物業總經理,提出要把電梯門全部刷成廣告,卻遭到了對方的拒絕,認為有損寫字樓形象。江南春繼續說,“那如果我在電梯口放個屏幕呢?放一些最新的電影、最新的展會、最新的手機廣告。”隨著聊天的深入,物業總經理覺得,掛個液晶屏做廣告,好像還有點高大上的感覺。
在認真的考慮了各種細分廣告領域后,江南春在2003年創立了分眾傳媒,全力投入做電梯廣告。最終靠著獨占了白領人群每天必經的公寓樓、辦公樓的電梯這個特殊的封閉空間,形成了對受眾強制性的廣告到達,贏得廣告主迅速的認同。
僅僅2年后,分眾傳媒便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為中國廣告傳媒第一股。江南春也成為了“第一位受邀按響納斯達克開市鈴的中國企業家”。
雙重打擊
由于抓住了兩三億的城市主流消費人群,分眾傳媒的市值也從上市之初的7億美元,暴增到2008年初的80億美元。
借助資本的力量,分眾不斷“跑馬圈地”,不但收購了電梯電視的競爭對手聚眾傳媒和專營電梯海報的框架傳媒,還把戰略布局延伸到了影院廣告,互聯網廣告和手機廣告領域。分眾的廣告帝國開始嶄露頭角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卻給分眾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在2008年的央視3·15晚會上,央視曝光了分眾傳媒旗下子公司“分眾無線”大量發送垃圾短信的內幕。資本市場的反應是迅速的,在隨后的3月17日,分眾傳媒股票大跌。整個2008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分眾市值蒸發65億美元。
盡管3·15晚會給分眾造成了重創,但江南春也并無抱怨。他信佛,“不要有貪念和惡念,凡事都有因果。”之后,江南春開始迅速剝離分眾的分支業務,聚焦在電梯媒體上。
2011年11月,分眾傳媒又遭到了美國渾水公司(MuddyWatersResearch)的質疑。雖然在股價不斷下跌的拉鋸戰中,分眾傳媒最終擊退了渾水,但江南春還是決定通過私有化退出納斯達克,轉戰A股。
賺錢是順便
在經歷了一系列跌宕起伏之后,擁有千億市值上市公司的江南春,相較十年前少了一份張揚,多了一份篤定。
分眾的董事、江南春同齡好友、經緯創投創始合伙人張穎說,“我從來沒見過一個人這么快速成功,然后從最高80億美元的市值跌下來卻沒廢掉,堅韌地把事情一件件來解決,重新掌權。江南春有無底的抗壓性,即使天塌下來,他也照樣明天早上6點起床,每天把100件事分得很清楚。”
和過去瘋狂攻城略地的戰略不同,如今的江南春反倒認為,“擁抱變化,不如賭對不變。想清楚什么是應變的,什么是不變的,遠比四處追逐風口要重要得多。”
在《波士堂》節目中回顧過去十年的經歷時,江南春也提到了一個關于吃面的故事。他在臺灣的一家面館吃面時,曾經對店主說,“你的面這么好吃,應該去開連鎖,我可以幫你搞上市,你就可以賺很多錢。”店主說,我就是想把這碗面做好,客人覺得好吃,賺錢就是順便。
“他的人生是以服務為目的,賺錢順便。”江南春感慨道,“在2008年的時候,這些話聽起來太高調了。但其實是這樣的,當你以服務為目的,賺錢是注定的;但如果你的價值觀是人生以賺錢為目的,最后破產就是順便的。”
本文標簽:電梯 江南春 電梯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