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電梯行業新媒體!
[打印] |
踐行三嚴三實
走基層 看成效
舊樓加裝電梯有兩大“攔路虎”,一是住戶利益難擺平,二是層層申報流程太累人。在海珠區沙園街廣重社區,71歲老黨員楊伯牽頭,在各分管部門的主動配合下,走出了一條居民自主、政府做“和事佬”的模式。
今年71歲的楊伯是原廣州重型機器廠(現廣重集團)的技術員,從1988年起,便一直住在海珠區沙園街道的廣重社區。一眼望去,社區里數十棟都是舊式宿舍,八九層高的樣子,全部都沒有電梯。這可苦了那些逐漸老去的退休職工,望樓興嘆,舊樓加裝電梯自然擺上日程。可此事矛盾紛擾,誰來牽頭?楊伯眾望所歸,便從自己住的8層老房做起。
萬事開頭難。舊樓裝電梯,一般沒有技術障礙,最難的是達成共識。住在一二樓的業主一路反對,而高低樓層之間的差價問題也始終難談攏。
楊伯帶著“面難看,事難辦”的心理準備,走進沙園街道辦事處,結果發現從街道辦到區規劃局等各級各分管部門,對他們加裝電梯的訴求是一路依規開綠燈。街道辦為統一住戶之間的意見,還出面成立協調小組,充當第三方“和事佬”,避免業主們的僵持不下,將最后的障礙掃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