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我市目前登記使用的電梯約有3.3萬部,這個數字在10年前僅為6000部。近年來隨著電梯數量的增加和老化,江城頻現“電梯驚魂”。據市公安消防部門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共接電梯困人報警137起,營救被困人員253人,月均達20起。
7月23日8時13分左右,家住漢口區新華小區5號樓9樓的吳女士乘電梯下樓,在到達7樓后電梯突然失控下墜,到5樓停止,14名群眾在受困一小時后被消防官兵救出。經了解,該部電梯已經運行十余年,屬“超期服役”。6月14日下午,77歲的劉太婆在硚口額頭灣輕軌站乘扶梯,半途中扶手帶突然停止,但腳下履帶仍向上運行,劉婆婆從電梯上跌落,造成全身近20處擦傷,左手手腕骨折。
從消防部門的接處警情況看,大部分發生事故的電梯多在老舊社區、商城以及電梯使用較為頻繁的公共場所。電梯使用15年就應強制報廢,有備用梯的最長可使用18年。據市質監局特種設備監察處統計,目前我市約有200部電梯已經到了更換時間,都集中在老舊社區內。按照相關規定,電梯應當至少每15日進行一次清潔、潤滑、調整和檢查。記者連日走訪三鎮發現,老舊居民區以及商住樓的電梯維保工作普遍沒有參照此標準進行,有些甚至連一年一次的年檢都未能按時。在光谷國際廣場,幾部電梯的安檢合格證顯示下次檢驗日期為2011年3月23日。老漢正街一帶的多家商住樓,電梯的“下次年檢”時間則為今年2月甚至更早。江漢鐵菁華園的一棟商住混合樓的兩部電梯使用了14年多,已到更換時間。據小區物業人員介紹,該小區人員結構復雜、出租戶多,無法收齊物業管理費,只好按乘坐一次電梯每人2毛錢收費,“收費只夠支撐日常維護,無錢更換新梯”。資金不充裕,電梯的日常維護也打了折。居民證實:“一般二三個月才見工人來一次,電梯經常出些小毛病。”據了解,鐵菁華園的這種情況在老舊社區中比較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