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2000年前,一批高層住宅聳立在江城,數以萬計的居民,乘電梯回家,一度成為最潮的符號。隨著電梯漸漸步入“老年”,居民這才發現,電梯“養老金”沒有著落,以致維修保養甚至更新都無法正常進行,電梯停運,安全隱患大困擾著居民。
老電梯靠“乞討”維持
“預售本月乘梯月票,請自覺購票!籌措電費,共同維護共有的電梯運行。”昨日,在漢口黃石路安靜社區一棟15層的老舊高樓里,經停運一年多后,兩部才換不久的新電梯正在運行中。但坐電梯要按人收費,月票15元/人,外來人員每次0.5元。
江岸區球場街安靜社區有關人士表示:“因為沒錢,這里的電梯停運了一年多,15層的樓,居民就是爬樓上下。后來居民、社區到處奔走呼吁,市里解決更換了兩部三菱電梯,但后期的維護費要自己湊,只能向居民收費維持。”
他說,目前每月的收費就在2000元左右,除去900元的守梯費,1100元的電費,根本入不敷出。電梯的年檢費,維保費也還是沒有著落。他不無擔憂地說,如果出現鋼絲繩更換、破洞修補等,經費不知如何解決。
記者調查發現,硚口區操場角路2號的還建樓漢華花園、漢正街多處老樓,都存在乘電梯收費的現象。白天0.5元一次,晚上12點到早上6點,收費2元一次。
無維修基金是問題所在
“這些老舊電梯,是武漢市第一批高層住宅樓所配套的,建成于2000年之前,當時沒有維修基金之說,也就是這些小區根本沒有預存‘養老金’,所以難以維持日益增加的維護更新費用。”武漢市質監局相關人士稱。
省質監局電梯專家余新文稱,老舊小區當時沒有強制性的維修基金。病電梯只能拖,直到出問題。
有關專家說,目前,上海、深圳等地也都開始出現電梯老化的現象,“無錢治病”的問題成為通病。盡管電梯起源在歐洲,但是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老電梯的養老金問題應有一個妥善的解決辦法,給電梯一點口糧,給居民一些方便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