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因為居住的老式住宅沒有安裝電梯,一名81歲的老人竟整整6年沒有下過樓。9月26日,市人大代表接正萍告訴記者,老人的經歷讓她在今年兩會期間提交書面意見,呼吁房管部門在對多層舊住房綜合改造的同時增設電梯。
“辦理結果是‘留作參考’。對此,接正萍坦言,可以理解主管部門提出的一些操作中的困難,對辦理態度也很滿意,“但還是希望能看到比較實際的辦理結果,看到這個意見多少發揮一點作用。”
一個六年沒有下樓的老人
接正萍代表,在普陀區長征鎮怒江路擔任第二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在她的工作區域里,有很多住在老式住宅小區的老人。不久前,一個八旬老人的經歷讓接正萍突然意識到,有一部電梯,很可能意味著老人晚年生活質量的改變。
“這個阿婆今年83歲。從75歲開始,到81歲,這六年里她都住在梅川馨苑一棟居民樓六樓。”接正萍說,由于該小區是老式住宅,沒有安裝電梯,腿腳不便的老人竟然在六年里沒有下過樓。老人81歲那年,在兒女的幫助下,搬到了附近一個新建小區,“從那時起到現在,她每天乘著電梯上上下下,現在83歲了,可身體比81歲時看上去還要好。”
這讓接正萍觸動不小,“我發現,很多80歲以上的老人,如果住在老式小區3樓以上,除了購買一些生活必需品外,都極少下樓活動。”而并非每個老人都有能力搬進新建小區,“很多住老式小區的老人,經濟情況很不好。”也因此,接正萍在今年兩會期間遞交書面意見,呼吁房管部門考慮老人實際困難,在對多層舊住房綜合改造的同時,增設電梯。
五份不約而同的書面意見
事實上,關注老式住宅內老人出行不便的人大代表,不止接正萍一個。
《關于為上海市舊住宅小區多層居民樓加裝電梯的建議》、《關于給多層住宅安裝生活電梯的議案》、《關于在本市多層樓房內安裝電梯的建議》、《關于設法給部分老年人安裝簡易電梯的意見》……新民網記者看到,代表俞峰、曹兆麟、陳志夏、盧威,都在今年兩會及閉會期間,對此提出過書面意見,甚至議案。
新民網記者亦注意到,包括接正萍的書面意見在內,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給5名代表的辦理結果均為,“留作參考”。
“一方面,加裝電梯的預算和改造資金由政府財政補貼,難度大,需要全體業主同意并自行籌措,但居民意見難以統一;另一方面,加裝電梯還會涉及到建筑規劃技術指標調整;今后還有電梯日常運行、養護管理等一系列問題……”
接正萍告訴記者,盡管表示“多層舊住宅加裝電梯對方便老年人、殘疾人出行有積極意義”,但主管部門仍在答復中列出了操作中存在的以上困難,并據此表示這一建議目前只能“留作參考”,“待業主達成意向,落實好資金,政府部門愿意加以協調解決。”
對這一辦理結果,接正萍說“完全理解”,“辦理態度很好,我也理解主管部門面臨的一些困難。但如果完全要靠業主達成一致、籌措資金才能加裝、改造,那代表向主管部門提建議的意義又何在呢?”
也因此,對老式住宅里老人的“解困”,接正萍仍表示“非常期待”,“既然提了書面意見,還是希望看到比較實際的辦理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