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明年一季度北京房價存在小幅調整可能,特別是個別項目、局部區域價格會小幅下調。”不久前萬科副總裁毛大慶在北京發表了這樣一席言論。該觀點一經其口,立刻引發一系列猜測,人們將其與2007年萬科董事長王石的拐點論相聯系,揣測萬科或將再次領銜降價。
降價是一個時間性問題
近期以來,關于房價走勢不明朗或現拐點的言論層出不窮,如拐點論、政策收緊論、降價理由論等等。然而,真正能夠觸動消費者神經或影響市場走勢的言論少之又少,人們明白僅靠理論和一腔熱血是無法改變市場行情的。有人甚至偏激地認為,一切理論不如行業巨頭領降價降價效果來得明顯,如2007年的萬科。
那么,萬科為什么要選擇降價呢?房價漲跌都在萬科掌握中嗎?“這是對降價行為的誤解,過度放大企業對市場的影響,卻忽視其背后實質內因。”業內資源人士張總分析認為,萬科在2007年領降是對市場變化的一種理性判斷,并做出及時有效的反應對策,而非萬科隨心所欲想降就降,想漲就漲。即使萬科不想降價,但在大勢面前也是回天無力,降價是一個時間性問題,萬科只是普降的誘因。
不妨換位思考,站在萬科角度看樓市,相信當初誰也不敢輕易提出“降價”兩字,所以降價背后必然是一番深思熟慮。
事實上,降價是對房價的一種否定。既然無法力挽狂瀾,與其晚降,不如早降,畢竟搶占先機也是一種經商之道,領降充分體現萬科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高明策略。
筆者認為,一個事件的發生,是由若干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萬科降價之所以搶眼,更多是其在眾因素中,扮演的是催降劑和領降者。萬科降價首先是一種企業行為,其次才是行業行為,萬科雖有強大的品牌實力和市場影響力,但絕對無法做到想漲想降全憑己定。
#p##e#三大因素影響房價走勢
假如萬科降價,又是什么因素迫使萬科都選擇降價呢?
“市場消費力是決定降價與否的關鍵。”業內人士陳經理認為,房價高漲將使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喪失購買能力,從而導致消費群體銳減,這一點從近期市場成交量下滑已經表露出來。當消費群體無力支撐高房價市場時,開發商必然陷入高成本、資金短缺的局面,選擇降價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筆者認為,市場消費力只是三大降價因素之一,只有結合交易條件和交易年限,才能最終迫使開發商選擇降價。交易條件指的是成本支出,當首付提高和利率浮動比例上調時,將明顯削減投資和投機空間和風險,從而遏制房價飆升并打壓炒房者的積極性。
另外就是交易年限。一個活躍的市場,離不開投資,而制約投資活力的政策恰恰是交易年限的設定,因為2年與5年交易年限的最大區別就是5.5%的營業稅。
從目前的樓市行情來看,前面兩者已經基本形成,房價是否下降很大程度看免征營業稅政策暫定終止時間設定,如果回調交易年限至五年,房價下跌將無法避免。
由此,不難理解毛大慶為何預測明年一季度房價存在小幅調整可能了。
樓市看點
銀監會強調房貸收緊政策不變
10月21日,銀監會召開2009年第四次經濟金融形勢分析通報會議。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在會上強調,要密切跟蹤宏觀經濟走勢和產業結構調整趨勢,科學把握信貸節奏,加強風險管理的制度和機制建設。
針對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繼續實現“雙降”問題,劉明康則認為,在不良貸款數據“雙降”的背后,信貸高增長下的風險隱患在積聚,需要高度重視,有效化解。要從嚴把握信貸政策界限,切實加強重點行業授信管理,做好授信風險監控。
#p##e#觀點
二套房貸從緊之風早已刮起。雖說北京、南京、杭州、深圳等地出臺收緊二套房貸的地方性政策,但收縮程度不一,或多或少存在觀望嫌疑。劉明康在此次通報會議的一席話,說明銀監會強調執行“二套房貸”政策決心不變。(林馳勝)
營業稅減免政策或影響年末樓市
2008年底,國家為了激活樓市交易,使其擺脫低迷現狀,對住房轉讓環節營業稅暫定一年實行減免政策。其中,核心焦點是將現行個人購買普通住房超過5年(含5年)改為超過2年(含2年)轉讓的免征營業稅。據了解,隨著時間的推移,距離政策暫定終止時間(2009年12月31日)越來越近。許多購房者害怕因樓市全面回暖,國家再度將調整免征營業稅年限,故導致一些地方出現購房者搶搭優惠政策的“末班車”的現象。觀點
對于購房者而言,減免5.55%的營業稅相當于國家送出一份豐厚大禮,所以出現搶搭“末班車”現象不足為奇。 (林馳勝)
成交量回升不代表市場好
據了解,上周東莞市一手住宅簽約面積達到15萬平方米左右。截至10月25日,10月份東莞市累計簽約面積達40萬平方米。
有觀點認為,隨著萬科金域華府和中信凱旋國際的大量簽約,未來一周住宅簽約量仍然較大,預計10月全月東莞市住宅簽約面積將達約54萬平方米左右,將環比9月增加約六成。
觀點
雖說住宅成交量高低是判斷一個市場是否活躍的標準之一,但這并不意味東莞樓市就很健康。近期交易量之所以出現反彈,很大程度得益于中小戶型放量增加,特別是個盤定價低于消費者心理預期,所以東莞樓市能否持續活躍,主要是取決于成交量回升幅度、維持時間和樓盤定價。